氯前列烯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PGF2α类似物,其生物学作用与PGF2α相似,但半衰期较长,溶解黄体的作用更强,是PGF2α的10倍多,也是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D-氯前列烯醇(D-Cloprostenol)是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F2α(PGF2α)同系物——氯前列烯醇的右旋异构体,在欧洲一些国家被称为达尔马金,以制成注射液的剂型(针剂)面世。今天主要讲述当前最热门的同期分娩药物-D-氯前列烯醇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氯前列烯醇;D-氯前列烯醇;黄体溶解;同期分娩 一、国际上D-氯前列烯醇的生产应用及研究进展 氯前列烯醇(cloprostenol)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类似物,它比天然前列腺素具有作用时间长、生物活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 生产应用: 同期发情、同期分娩及子宫和卵巢疾病的治疗等。 化学结构: 一个环戊烷和两个脂肪酸侧链组成,其光学活性右旋和左旋脂肪酸链比例为1:1。 研究进展: 氯前列烯醇的右旋部分有溶黄体作用,左旋部分对溶黄不起作用,甚至对右旋部分的溶黄有抑制作用。 D-氯前列烯醇(D-cloprostenol)仅保留氯前列烯醇的右旋部分。 二、材料与方法 试验动物的选取: 性成熟的青年母猪:119 头 经产母猪:425 头 妊娠诊断 最后一次配种后30 天用超声波进行妊娠诊断。 怀孕母猪管理程序: 分娩前4周进入大圈群养,分娩前1 周进入产仔房 诱导分娩 选用健康、体况良好的妊娠青年母猪87头;经产母猪207头(2~4胎)。 随机分成三组,于妊娠113天分别用D-氯前列烯醇(75μg D-cloprostenol Intervet)、氯前列烯醇(175μg cloprostenol,animedika)和生理盐水(2ml)处理(上午8:00) 统计指标: 妊娠数、返情数和流产数; 处理至分娩间隔、产程及胎衣排出期; 窝产活仔数、死胎数和仔猪早期死亡数; 初生重, 2日龄、5日龄、10日龄和19日龄体重。 (差异显著者肩标不一致。) 三、结果 母猪同期发情后的受胎效果 参 数 青年母猪 经产母猪 合计 试验猪数 119 425 544 妊娠数 99 342 441 返情数 20 83 103 返情率(%) 16.81 19.53 18.93 流产率 (%) 2.02 2.34 2.27 四、小结 试验证实,D-氯前列烯醇(75微克)诱导母猪同期分娩能取得与某进口产品A氯前列烯醇(175微克)一样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诱导分娩,能缩短产程和胎衣排出期,降低死胎率。 D-氯前列烯醇可用于同期分娩,避免了自然分娩中的迟产现象,便于集约化管理。 用于母猪集中断奶,实行全进全出,便于卫生防疫,同时能有效地提高繁殖率。 附录竞品对比:
喜得孕与喜娩康联合应用示意图:使用时间不同决定其使用的效果 感谢作者对此文的付出,畜牧人网站已获授权转载,若需转载的朋友,请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