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化学性危害因子危害与监控》 中国工程院 沈建忠院士 一、饲料中的化学性危害因子 常见的为:药物添加剂(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等),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重金属,农药,环境污染物…… 我国养殖业应关注ZEN, DON和AFB这3种霉菌毒素。 二、化学性危害因子的危害 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饲料工业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动物源食品的安全问题=饲料的安全问题; 2、药物残留的原因:违禁使用药物添加剂、过量或标签外用药、污染、药物添加剂的质量问题、违反休药期规定; 3、药物添加剂滥用的危害 养殖业、人类健康、环境生态均受到各种各样的危害。 4、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 直接危害:降低生产性能、破坏免疫功能;间接危害:在动物产品中残留和加剧残留的风险。 霉菌毒素危害的特点:普遍性、隐蔽性、微量性、蓄积性、协同性。 三、化学危害因子的检测技术 主要分两类1、仪器检测激素2、免疫快速检测技术。 四、化学危害因子的控制措施 大量、广泛、违禁使用药物添加剂是产生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生的主要原因; 源头控制是关键; 应用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逐步取消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是大势所需; 防控霉菌毒素主要措施是做好防霉和脱毒2个环节。 五、对策与建议 1、建立全国霉菌毒素污染本底数据库,完善监控计划; 2、加强代谢,毒理等基础研究,尤其是猪鸡牛; 3、重点关注隐蔽性毒素和多种毒素混合污染; 4、制定多种霉菌毒素共污染在安全限量标准; 5、良好的生产规范可有效较低霉菌毒素污染; 6、开发目标物、高灵敏、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技术; 7、开展高效霉菌毒素脱毒辣技术研究。 转自:DDC营销部王仁杰、王银星整理的会议听课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