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粮食市场调控体系 要建立与粮价政策改革配套的新型粮食调控体系,推动政策从目前的以价格支持直接干预为主导的“增产取向”,向以价补分离、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供求基本平衡”转型,逐步形成以政策补贴为基础,预期引导、风险管理、储备调控、贸易补充等工具相结合的新型调控体系。在粮食供给紧张时,采取综合支持措施既“保供给”也“保收益”,统筹发挥进口贸易的积极作用,提高国内有效供给水平;在粮食供给相对宽裕时,要弱化价格政策作用,以补贴政策“保收益”为基础,重点管理好生产,严控进口,实现国内供需基本平衡。具体政策工具和调控机制包括:实施粮食产能补贴,建立预期管理机制,加强粮食市场风险管理,新设粮食调控储备,严厉打击走私,有效调控粮食进口。 消化粮食临储库存建议 妥善解决好粮食临储库存问题,既是当前推进粮价政策改革的重要保障,更是当务之急。我们建议:降价销售是基本选项。在全球粮价低迷、国家调低临储价格的背景下,目前临储库存粮食已经不存在顺价销售的可能。因此,要想有效消化临储库存,就必须考虑降价销售。 分类处置、分期消化。当前消化玉米库存,要注意把握好销售节奏,避免对当期市场形成冲击。因此,要采取分类处置、定向销售措施,分期、分批消化品质较差的玉米库存。综合考虑,处理品质较差的库存玉米,以燃料乙醇加工较为适宜。对于其他库存玉米,建议采取分期公开降价拍卖方式,由企业自主决定加工使用用途。划转部分临储库存为调控储备。建议将2013年收储的部分玉米(建议2000万吨)划转为调控储备,实行轮换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