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替代日益升温,也是促使华北玉米价格涨势放缓的重要原因。目前,华北周边用粮企业已积极询购新麦,有关部门暂估今年新麦替代或在1200万~1500万吨之间。当前华北玉米市场价格继续大幅上行的空间逐渐被压缩,需关注饲企新季小麦替代的数量和比例。 东北产区玉米价格稳中趋强 6月下旬以来,东北产区玉米价格稳中趋强,市场购销基本以政策性粮源为主。截至目前,黑龙江绥化大型深加工企业15%水分三等玉米收购价1650元/吨,吉林四平1700元/吨,辽宁沈阳1650元/吨,均与上周末基本持平。 上周吉林增加30万吨2013年产玉米拍卖,从23日成交结果看,吉林74万吨几乎全部成交,均价上涨。而黑龙江2012年玉米仍为主要投放粮源。虽然东北产区投放量增加,但溢价区域已有所降温,市场情绪趋于理性。在山东玉米站上2000元/吨大关之后,东北轮换玉米开始经汽运发往山东,只是因其按质论价,且质量较差,其出库节奏难以把握。 南方港口玉米缺货价格急涨 6月下旬以来,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均现上行态势,尤其是南方港口零售价格因港口缺货严重而出现飙升。目前广东港口进口玉米库存呈下降趋势,国产玉米库存保持极低位置。目前广东二等轮换玉米(霉变2%以内)少批量实盘成交价已高达2180~2200元/吨,高出目前理论到货成本近150元/吨,为今年罕见。当地大部分规模饲企继续执行前期合同,成本普遍在2000元/吨以内。 伴随着我国南方进口谷物库存低位徘徊,未来到货量逐步减少,国内粮源主要来自临储轮换和定向拍卖。 国内玉米未到真正“看跌”时 在国际市场玉米价格遭遇大跌、国内临储玉米拍卖热度减退及新季小麦替代预期三重影响之下,国内期货市场率先忧虑下跌。而临储玉米持续拍卖,且大幅溢价成交情况消失,也有利于平抑未来国内玉米市场的“疯狂”涨势。 对于国内用粮企业而言,玉米市场虽然“疯狂”涨势不见,但强势运行格局依旧,故保持库存为上策。毕竟当前国家“控盘”格局不变,不排除国家为保障成交价格而减少玉米投放量的可能。距离国内最早的新季玉米上市还有近两个月时间,因此,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还未到真正“看跌”时。 摘自:粮油市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