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业成为投机热钱的重要目标 2006-2007年,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投资近3亿美元在四川、湖南等地区大举收购十余家专业养猪场,并开始进军饲料加工行业。 国际投资者的投资重心转向玉米产业链,暗示着国际资本的投资战略规划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战略投资者已逐渐放弃单纯的投机,转向实体经济,特别关注农业相关产业未来的发展机会。 外资进入我国玉米产业的新特点 定价权控制更加明显 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定价权控制主要体现在玉米交易环节,目前我国玉米期货价格随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期货价格变动明显,所以CBOT的期货价格波动,将对我国玉米市场产生价格输入效应。而且国内玉米生产企业购买美国、阿根廷等国家的玉米通常也采用CBOT的价格作为交易价格。 因此,掌控粮源的国际粮商很容易干扰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恶意操纵价格,从而牟取暴利,这不仅会扰乱国内玉米市场,而且还会利用这种优势控制下游产业链,威胁我国玉米产业安全。 产业链控制更加隐蔽 当前,国际资本并购直指产业控制权,以高盛、摩根斯坦利为代表的投资机构的经营战略与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海外并购重点也由产业链控制向价值链控制转变。 在具体策略上,跨国投资机构已放弃对中小企业的吞并与整合,利用国企改制时机,并购龙头企业及其主要供应商,抢夺战略制高点,进而实现对整个市场的操控。 资本进入退出壁垒小 当前,外国资本十分重视研究我国市场特点,主要将投资重点指向受宏观经济影响小的行业及产业链上游,这样可通过私募股权基金等形式,增资扩股或实现股权转让进而实现企业控制。进入企业一般以投机为主,通过上市或并购寻求套利的机会。这样做既节约成本,又可进一步拓展私募股权的品牌效应。 利用产业链辐射获得海外收益 近年来,外资农产品企业在我国市场份额下降,体现出外资并购的一个趋势:国际跨国资本控制我国农业产业链,其意图并不只是在国内盈利,很有可能是通过对产业链的控制,在全球玉米储量持续走低情况下到海外寻求更大的利润,如初级农产品的收益或出口加工制成品的收益等。 摘自:华尔街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