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确定的是,为了降低实现玉米去库存,必须调减新季度玉米种植面积。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份预计,2016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717万公顷,较2015年下降94.7万千公顷,降幅2.5%,播种面积下降主要体现在东北四省区和河北省。 对此,农业部提出,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的玉米种植,扩大粮改饲试点。 不仅如此,还要形成全产业链去库存的思路,即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瓶”+“糖罐”+“燃料箱”。 对此,据农业部相关数据显示,三季度生猪存栏数据将有实质性扭转,这对玉米去库存来讲,无疑是利好消息,生猪存栏回升,优质玉米需求强劲。 “东北临储库点开始巡查,或对临储收购节奏产生影响,2016年每年东北的300-400万吨可能提前在1、2月份轮换,随行就市,这无疑将加快粮食周转出库的频率。”东北一家玉米贸易分析研究员对近期行情做出了上述判断。 就玉米深加工而言,企业同样具有较大的玉米原料需求。据东北一家市场机构的调查,5月中旬,该市场机构对东北、山东、河北等地区的38家淀粉企业,有30家处于开机状态(其中11家未满负荷生产),其余8家处于停机状态。玉米淀粉行业开机率仍较高,市场供应压力尤存,对现货市场形成利空,这必将提振玉米需求。 政府方面也积极出台政策,吉林省出台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落地,对本省深加工企业1-6月自采自用省内玉米将获得150元/吨的补贴,而且,2013年的临储玉米出库300多万吨(定向)给吉林省深加工企业,运输距离超过50公里,给运费补贴。 瞄准市场方向,完善配套政策 “农民普遍知道临储政策取消,但是对于改种什么作物仍比较迷茫。我这里已经开始了玉米大豆轮种试点,但是,种大豆不如种玉米挣得多,毕竟产量低啊,如果国家能对大豆稳定在一定收购价格,可能农民还能接受改种。”吉林榆树市大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大川告诉记者。 政府缺少相应的政策引导,农民是否改种仍靠自己主观判断。“在德惠,虽然玉米价格一直在下降,农户也知道现在的形势种玉米肯定不行了,但是没有合适的农作物能替代种植玉米的收益,而且种植设备、技术、条件等因素制约难以改种。”吉林省德惠市诚信邦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社董事长陈晓光介绍,现在大伙儿想的比较多的是旱地改水田,挣得可能还多些。 “虽然补贴对我们盈利有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企业,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市场化,现在粮食都在国家手里攥着,市场上已经没有粮食了,我们用粮很不方便。”多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表达了这样的共同心声,在市场里才能锻炼我们本事,要是一直这么靠国家放粮食,而不是靠市场,我们原来的队伍、能力、信息及客户都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