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局部深加工补贴政策或延续 2015年末,我国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加快消化过大农产品库存量”,年底吉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将支持玉米加工企业脱困,增加粮食加工企业补贴以及增加玉米过腹转化等”,这意味着在2016年起暂停的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补贴,可能续签、增加或其他方式补助。而市场实际情况是:2016年开始,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政府补贴和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按时取消,缺少政策扶持深加工行业效益“亏上加亏”,玉米收购节奏放缓,企业玉米自有库存水平不高。春节前终端企业消费需求不旺,深加工产品库存有待下降,部分副产品价格稳中有落。截止目前,东北临储玉米收购节奏稳步推进,深加工企业玉米自有库存水平不高,玉米挂牌价格窄幅振荡,东北地区价格区间1710-1960元/吨,华北地区价格区间1840-1930元/吨。国内玉米淀粉价格持稳,玉米副产品价格部分下跌,吉林玉米淀粉加工亏损72元/吨,山东淀粉加工亏损69元/吨;玉米成本虽降但局部玉米酒精价格继续寻底,黑龙江酒精加工亏损428元/吨。近期估算淀粉行业开工率74%,酒精行业开工率60%。自今年1月起,不仅吉林省深加工玉米收购补贴250元/吨政策结束,而且淀粉、味精、乙醇和纤维等出口退税优惠也按时取消,玉米深加工行业再次进入政策扶持空窗期。另外,市场传闻吉林省陈粮玉米即将拍卖,其中1000万吨定向销售深加工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和拍卖定价水平影响深加工行业开机率变化,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深加工企业停机概率。2015年国家多次采取对深加工企业补贴的方式促进玉米库存的消耗,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终端需求低迷的现状,但对玉米价格下行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那么,2016年国家是否会继续出台新的补贴政策,也是决定玉米市场稳定的关键,后期需要密切关注。 中国玉米与国际接轨熊途漫漫 2016年全球农产品熊市背景下,中国玉米市场与国际接轨熊途漫漫 。2015年全球厄尔尼诺天气带来了相对充裕的农产品供应,年末美国正式进入加息周期令2016年全球农产品熊市几成定局,除非后期出现拉尼娜天气,且对农产品产量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玉米市场去库存之路尤为艰难,而按照目前美国玉米进口完税成本1500-1600元/吨,国内临储玉米收购2000元/吨,长期为政府扶持的中国玉米市场要想与国际接轨,其尚有相当大的降价空间,且市场对此已达成共识,只是这可能需要等到2016年新季玉米上市之日,2016年大部分时间国内玉米市场将继续获得临储价格的支撑。 中国进口玉米悄然拉开序幕 今年年初,诸多国际机构对2016年国际玉米走势进行展望,对未来玉米价格趋势判断不一,但以看多为主。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2016年进口配额下发在即,中国玉米买船已悄然进行并拉开序幕。2015年农业大宗商品在美元升值预期、供应过剩等因素影响下大幅下跌,彭博农业大宗商品指数重挫25%,且创下最长年度连跌记录。不过,对于玉米今年年初国际机构看多居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厄尔尼诺可能转拉尼娜导致玉米产量下滑;其二,阿根廷玉米面积可能减少超过10%;其三,需要通过上涨维持播种面积。不过,作为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公司认为2015/16年度玉米价格将低于4美元/蒲式耳,理由是美国玉米和巴西二茬玉米面积上升。尽管,目前中国2016年玉米进口配额尚未正式下达,临储玉米收购价格秋季继续下跌趋势已然显现,但由于目前我国东北临储玉米收购如火如荼,4月底临储玉米收购结束期前国内玉米价格在托市价2000元/吨附近存在支撑,面对500元/吨的价差,业内对于玉米进口热度不减。据了解,截止到目前,南方地区贸易商针对乌克兰玉米报价集中在1500-1540元/吨之间,船期2-4月,多家贸易企业已经开始报价,累计成交量已达到几十万吨,中国玉米进口拉开序幕,待玉米进口配额正式下达成交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综上所述,在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库存庞大的背景下,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将延续供给宽松、需求疲弱的形势,玉米价格将继续承压。同时,2016年将处于政策剧烈变化时期,诸如临储政策、拍卖政策、东北深加工补贴政策等都可能给玉米市场带来巨大的波动。理性来看,我们认为未来庞大临储玉米“泄库”依旧是未释放的一个利空因素,尤其是近日传闻有关临储玉米可能以较低的底价进行拍卖(传闻1500-1600元/吨,定向销售价格可能更低),此利空有待进一步释放。此外,在中央确定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挖掘农民群体消费潜力的大方向之下,笔者认为2016年临储玉米收购政策料将继续执行,即便托市价格进一步大幅下挫,与之相匹配的补贴政策也将同步出炉,只是这种过分干预惠农政策终究无法解决当前国内玉米库存庞大的问题,这一难题恐继续困扰2016年市场,仍需警惕类似于定向低价销售和运输补贴政策所带来的市场波动,但在传闻中的定向销售、运费补贴政策尚未正式出台的情况下,整个市场回调风险依旧。摘自:农产品期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