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距离春节已不足20天时间,与临储玉米收购量不断攀升形成对比的是,国内玉米市场行情阴跌不止,尤其是没有实行临储收购政策的关内地区,进而推动其在南北市场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东北粮源品质呈现下降趋势 据统计,截至1月15日,东北临储玉米收购量达到6876万吨,逼近7000万吨大关,东北产区玉米已大量消耗,尤其是优质玉米,部分地区可收购粮源品质呈现下降趋势,霉变偏高、容重等指标不同程度下降,导致局部地区临储收购进度略有放缓。 以黑龙江双鸭山为例,目前当地多数玉米霉变率为3%~4%,部分玉米霉变偏高可达到10%以上;吉林公主岭地区玉米霉变普遍达到6%~7%,前期为2%~4%。 辽宁“省长责任制”终落地 近一周以来,有关临储玉米定向销售和陈粮拍卖的传闻不绝于耳,但迟迟未落地,反倒是临储玉米政策执行之初提出的“省长责任制”终于在辽宁省落地。从政策细节来看,除了超标玉米收购主体扩展至深加工企业以外,为了减轻省级财政负担,可谓煞费苦心。 首先,《辽宁省2015年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预案》规定,按市场价挂牌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生霉粒含量2%~5%(含5%)的玉米,第一阶段从2016年1月至2月底,第二阶段从2016年3月至4月底,收购工作可视市场价格、收购进展和农民余粮生霉等情况分阶段启动。这意味着,后期辽宁省政府可能通过降价来控制收购量。其次,5%霉变以上玉米不在收购范围之内,需农民自行解决,有利于提高农民保管意识。再次,单车超过30吨以上干粮需要查清来源,防止省外超标玉米流入。最后,超标玉米在库期间发生的贷款利息及相关费用由企业自行承担。 国内玉米市场整体表现阴跌 目前正值节前农户售粮高峰,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但在临储收购快速推进和用粮企业增加补货的情况下, 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整体走势平稳,局部略有下降。截至目前,黑龙江肇东深加工企业15%水分三等玉米进厂价1740元/吨左右,基本稳定;吉林长春1860~1920元/吨,个别企业略降10元/吨;辽宁沈阳进厂价1920元/吨,基本稳定。预计后期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将以稳为主,个别企业小幅波动。 华北深加工企业下调玉米收购价,山东潍坊玉米深加工企业14.5%水分三等玉米进厂价1830~1850元/吨,个别企业下调10元/吨;河北石家庄进厂价1710元/吨左右,下降10元/吨。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累计下降30~50元/吨,而饲料企业玉米收购价基本稳定。目前山东潍坊优质玉米与普通玉米的价差扩大至80~100元/吨。华北农户加快售粮,市场粮源充裕,但质量并不理想,水分仍然偏高,霉变偏高,饲料厂采购难度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