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进口美国高粱缺乏针对性。我国对进口国外的粮食产品进行相应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与粮食出口国签署关于国外粮食输华植物检疫要求的议定书。可能因我国允许进口美国高粱的时间较早,未发布相应的关于美国高粱输华的植物检疫要求,对美国高粱的检验检疫主要侧重于《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所列出的内容,并无相应的重点关注对象,缺乏相应的针对性,进口美国高粱的检疫要求尚有提升空间。 后续监管等多种问题尚需解决。与大麦、玉米等进口粮食相类似,进口高粱也面临着后续监管水平有待完善和提高、口岸鉴定有害生物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加工企业或货主责任心不强、对进口高粱疫情问题重视不足等诸多问题。检验检疫部门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强进口高粱的检疫监管,阻断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渠道和扩散途径,进而将有害生物传入和传播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 完善措施 确保安全 完善相关措施要求,提高检验检疫工作针对性。开展进口美国高粱的风险分析,制订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的“进口美国高粱植物检验检疫要求”及相关的检验检疫技术规范和标准,明确进口美国高粱的检验检疫项目适用标准,逐步提高一线检疫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降低有害生物传入风险。2015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制订了《进出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对进口粮食的检验检疫流程做出相关说明。针对目前美国高粱大量涌入我国的现状,根据目前我国对进口美国高粱的检验检疫情况,我国可相应的对美国高粱的具体检验检疫要求进行回顾性审查,以适应当前进口美国高粱检验检疫的新形势。 依法施检,规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应严格按照《质检总局关于规范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措施的公告》的相关要求,提高口岸安全把关能力,优化口岸资源配置,推动口岸检验检疫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建设,切实提升国门生物安全把关能力。 落实加工储存企业资质考核工作,切实实施风险分类管理措施。认真做好进口高粱加工储存企业的资质考核认可工作,并对已获资质的加工厂及储备库进行定期检查,实施动态调整,确保加工企业具备相应的防疫要求、监管条件等。同时,根据进口高粱企业的安全卫生质量状况、进境高粱检验检疫情况等综合因素分析,对进口高粱企业实施风险分类管理,督促企业重视进境高粱管理和安全,落实相关检验检疫法规和要求。 提升鉴定能力,严防有害生物和有毒物质“合法”传入。提升进口高粱携带有害生物的鉴定能力,防止潜在的有害生物及有毒物质因缺乏有效的鉴定方法及技术规范标准而传入我国。加大进口高粱的植物疫情、安全卫生、质量等问题的把关力度,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提升把关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