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没养好,很多情况下不是我们的管理做的不好,也不是防疫工作不到位 。而是我们工作的侧重点发生了根本上的偏差。 1.猪场的硬件水平如圈舍、生产设施、品种等决定猪场生产水平的上限;管理决定猪场生产水平的下限。 2. 猪场的效益往往在猪场设计、建造时就已经决定了。猪场的圈舍和设施是猪场效益的保障。 3. 管理可以提升猪场的生产水平,但是仅仅依靠管理的提升水平有限,无法最大化。 4.母猪群(公猪)无特定病原体,是猪场健康水平的基础。 5.母猪群的生产水平是淘汰出来的(主动淘汰)。 6.引种时隔离观察,杜绝引入非健康母猪(公猪);及时淘汰低产、非健康母猪,可以得到无特定病原体 的猪群,而防疫和治疗无法做到。 7.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疫病的研究和治疗,猪场的生产成绩只会越来越差。 8. 对于猪场的病猪的治疗,应建立在评估是否有治疗价值的基础上。主动淘汰的损失往往更小。 9.大多数猪场所免疫的疫苗多了而不是少了。 10.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疫苗的普免是可行的。 11.猪场疫病的爆发是病原体和致病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原体往往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法琢磨,所以,相对来说控制致病条件的可操作性更好,边际效益更高。 12.猪舍温度的相关描述是非常详尽的,但多数不准确,基本偏高。 13.实测温度和体感温度有很大的偏差;同样是20度的产房,夏天可以穿背心短裤,冬天则不行。 14.猪场的热源选项中,电能供热是最稳定的。收集猪只自身的体温供热,是最经济最低碳的。 15.猪舍内外温度的交换量决定猪场热源的成本。圈舍的保温是关键。 16.除了产房和保育舍。只要把圈舍的保温做好,其他阶段猪只无需热源,仅靠收集猪只自身的温度,足够补充通风换气造成的温度损失。 17.与产房温度低相比较,产房温度过高、通风不足往往也是造成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 18.猪舍温度不能建立在牺牲猪舍通风的基础上。否则顾此失彼。 19.猪舍主动通风所产生的巨大效益,被大多数人忽视。 20.正常情况下的通风量和生产成绩成正比。 21.猪舍的自然通风不能满足猪只需求,因此,通风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猪只的生产水平和发病率。 22.安装风机主动通风换气,是现阶段猪场投资最小,见效最显着的改善措施。 23.产房母猪的采食量受温度、通风量、饲喂方式、品种等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饲料。 24.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潜力巨大,采食量不足是母猪生产水平的重要制约性因素。 25.妊娠母猪全程限位栏中饲喂的生产成绩有限。建议妊娠中后期使用半限位栏。 26.半限位栏即满足了母猪群居的心理需求,又实现了个体饲喂;保证了群体的均匀度,又提高了个体的运动量。是快速提高母猪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 27.品种对猪场生产水平的影响可视、可衡量,绝对不容忽视。 28.猪场最大的浪费是低素质员工的浪费。尽管提高薪酬水平并不能提高员工素质,但可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