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范围: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等 定义:当4×MIC(MIC---最小抑菌浓度)时,MIC和PAE(PAE---抗生素后效应。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已达最大值,杀菌效应达到饱和的程度,再继续增加血药浓度,其杀菌效应不会再增加。 特点:无首次接触效应,当浓度低于MIC时,不能抑制细菌生长,浓度达到MIC时,可有效地杀灭细菌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要求考虑其“持效时间”,它已成为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而不是药物浓度。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范围: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甲硝唑类和阿奇霉素等抗生素 定义:当血药浓度超过MIC甚至达到8~10×MIC时,可以达到最大的杀菌效应 特点:①有首次接触效应;②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临床疗效的关键是提高药物浓度,所以给药的关键是剂量,给药的时间间隔也逐渐转向一天一次疗法。因为药物毒性与峰值浓度相关,故一天一次给药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保证其安全性。 可一日给药一次的药物有:头孢三嗪、氨基糖甙类、强力霉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用于支原体感染)、克林霉素(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硫酸粘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硫酸阿托品、盐酸溴已新等。 可二日给药一次的药物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氨茶碱等。其它的药物多为一日2次用药。有的药物如用麻黄碱喷雾给药解除严重喘疾时,也可一日多次给药。 需要注意给药时间的常用药物及内服方法如下: A.需空腹给药的药物有(料前1小时):半合成青霉素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除外)、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喹诺酮类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等。 B.料后2小时给药的药物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旋氧氟沙星。 C.需喂料时给药的药物有:脂溶性维生素(VD、VA、VE、VK1、VK2)、红霉素等。 D.治疗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心包炎、肝周炎、宜早晨料前一次投喂。 E.治疗肠道疾病、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时,宜晚间料后一次投喂。 F.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禽大肠杆菌败血病、腹膜炎、重症菌毒混合感染):将2天用量于上午8点一次性投药,可提高效果,减轻撤停反应。 G.氨茶碱:将2天用量于晚间8点一次性投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