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一般成分与电解质成分分析列于表 1,饲料原料成分之一般分析和电解质(钾、钠和氯)含量能符合美国 NRC(1988)与 Feedstaffs(1996)之数值。
教糟至生长肥育猪的饲料一般成分和电解质平衡列于表 2,猪的各生长阶段间粗蛋白质、钙和磷用量与台湾猪隻饲养标准(1990)中营养分需要建议量相似。台湾的饲料配製者相当重视到粗蛋白质、钙和磷在饲料中的用量,但对于电解质(K、Na 和 Cl)含量较少去瞭解。表 1 中,动物性饲料原料中钠和氯含量高,如仔猪饲料采用鱼粉、脱脂乳粉因二者钠、氯含量高,则食盐添加要低,而生长猪饲料以植物性为主,其钠、氯含量较低,因此要提高食盐添加量以满足氯和钠需求。表 2 有关生长猪隻饲料分析结果得知,猪的各生长饲料间钠和氯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但均高于美国 NRC(1988)和台湾猪的饲养标准(1990)中的建议用量达三倍,各生长阶段猪的钠和氯需要量相同分别为 0.10 和 0.13%。较高的钠和氯对于猪的饲料采食量、饲料效率与每日增重不会造成影响(Yongjiu and Zimmermen, 1995),却造成饲料成本的增加。钾是植物中含量极为丰富的无机物,仔猪至肉猪对钾的需要由 0.30 降至 0.20%,猪只对于钾的需要量可充份由原料取得而无需额外补充。表 2 分析结果显示,猪各生长期饲料间,钾用量差异大。教槽饲料中钾含量为 1.45% 降至肥育期饲料的 1.04%,主要在于蛋白质饲料原料的钾含量高(表 1),而仔猪需要较高蛋白质之所致。因钾高而钠、氯用量相似,故 dEB 值也表现出同样的差异(P<0.01)。钾对电解质平衡是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较高的钾和钠含量会增加猪的饮水量,此可能使钾、钠在尿、粪的排泄中提高而维持了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Patience et al.(1987)报告指出,8~12 周仔猪饲料中 dEB 值在 0~341 mEq/kg 时,对生长与采食量都有最好效果,当 dEB 值在 -85 mEq/kg 时,则会对生长与采食量有减退的影响。Cole et al.(1992)指出 8 至 30 kg 保育猪的 dEB 值在 155 mEq/kg 之生长性能最佳。在表 2 分析中,保育猪饲料平均 dEB 值约 340 mEq/kg,而教槽料高达 417 mEq/kg,是否会对于猪只生长有不良的影响,则未知。生长肥育猪 dEB 值在 238 mEq/kg 时猪有最好的生长(Golz and Crenshaw, 1990)与 Austic and Calvert(1981)和 Haydon et al.(1990)提出的 250 mEq/kg 相似,饲料分析所得的生长肥育猪之 dEB 值则在 303~310 mEq/kg,过高的 dEB 值对于猪只生长与生理性能有无影响,有待日后进一步的探讨。 母猪饲料一般成分与电解质平衡列为表 3。分析怀孕期与泌乳期母猪饲料之结果得知,泌乳期母猪饲料粗蛋白质用量高。虽然钾、钠和氯间无差异,而 dEB 值有显著的差异存在(P<0.05),此与泌乳期饲料有较高蛋白质用量有关,结果与表 2 有关教糟至生长肥育猪的结果相同。Dove and Haydon(1994)指出以 KHCO3 调整饲料的 dEB 值到 250 mEq/kg,对母猪的饲料采食量没有影响,但倾向于可以增加 21 日龄仔猪的体重,改善繁殖性能。在表 3 中 dEB 值分别为 291 与 326 mEq/kg,显示怀孕和泌乳期饲料 dEB 值有偏高的趋势。 国外研究证实饲料电解质平衡对于猪只的生长与生理性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性,适当的电解质平衡有助於猪只的饲养。本调查结果显示,台湾养猪饲料中电解质平衡值普遍反应出有过高的情形,如此可能增加饮水量以排除代谢过剩的电解质和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亦可能增加粪、尿废弃物的排泄量,和导致生长效率降低和饲养成本提高。(选自中国畜牧学学会会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