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我国是畜禽生产的大国,2001年我国生产鸡肉96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但出口只占世界出口量的3%。制约出口的主要原因为禽肉中微生物、兽药残留、微量元素含量超标,不符和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1998香港发生了人吃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肺而发生急性中毒事件。畜产品质量不合格不仅阻碍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还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本文着重论述影响畜产品质量的因素及采取的措施。
1.饲料污染
饲料是养殖业的基础,饲料安全是养殖业生产出绿色食品的决定性因素[1]。没有优质的饲料产品,就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畜禽产品,也不可能走向国际市场。2002年1月欧盟以我国禽肉中农药残留和微生物含量超标为由,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2]。引起饲料污染的原因包括:
1.1饲料中存在一种或多种有毒有害因子
饲料中存在一种或多种有毒有害因子,如棉粕中含有棉酚,菜籽粕中含有硫葡萄糖甙、高粱中含有单宁、植物饲料中含有单宁和植酸、动物性蛋白饲料中含有组胺和抗硫胺素等,这些物质轻则可使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重则引起畜禽急慢性中毒,从而影响畜产品的质量。黄兴国[3]研究菜籽饼毒素对雏鸡的影响,发现菜籽饼毒素可引起雏鸡心肌炎、肝炎、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部分组织器官发生粘液变性。李素芳[4]实验表明,肉仔鸡对饲料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耐受阙值为3.74g/Kg,高于此值会导致胰腺肿大。另有研究表明,棉酚具有细胞毒性和血液毒性,在动物体内蓄积达一定值能损害肝细胞、心肌、输卵管和肾上腺。
1.2饲料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
饲料化学物质污染包括二恶英污染、农药残留污染、重金属污染和霉变污染等。它们通过饲料和畜产品进入人体并威胁人们健康。
1.2.1二恶英污染
二恶英是燃烧天然物和化学物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总称,其化学名称为2,3,7,8,-四氯二苯-对-二氧化物(TCDD)。主要污染源为垃圾焚烧、冶金工业及生产杀虫剂、除虫剂的企业。二恶英具有很强的亲脂性,致癌性极强[5,6]。二恶英主要通过食品(占90%~95%)进入人体,人体对其代谢非常缓慢,消除的半衰期为8年,其危害主要表现为癌症、男性激素减少、糖尿病等。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人体暂定的每日摄入量为1~4pg/kg.BW。
1.2.2农药残留污染
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为80万吨~100万吨,居世界首位。农药使用不当既可造成环境污染又能造成农药残留污染。作为畜禽饲料的谷物类也有一定量的农药残留,它通过食物链的蓄积作用存在人体内。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的主要原因为种植者使用稳定性强、残留高的农药,如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以及禁止使用的DDT农药。这类农药虽然能有效的杀灭病虫害,但其化学性质稳定、半衰期长、不易分解,造成严重的饲料谷物农药残留,对人体间接造成威胁。如有机氯农药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后,蓄积于脂肪组织中,侵害肝、肾和神经系统。此外,农药使用量过大、过于频繁以及停药期短也是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的原因。
1.2.3重金属残留污染
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指汞、铬、铅等通过环境污染和食物链的生物富集造成的。农业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的排放、化肥、工业生产的垃圾等。饲料作物受到铅的污染后蓄积在植物体内,它不象有机污染物那样容易分解,而是长期滞留在饲料作物中。饲料作物生长期越长,铅的含量就越高。饲料作物被动物采食后,通过食物链的传导进入人体,易发生“三致”作用。
1.2.4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污染
自然界中霉菌无处不在,霉菌污染饲料并不意味着毒素的产生。霉菌毒素是霉菌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包括:⑴饲料原料水分含量高。饲料原料水分含量高是饲料霉变的主要因素,当饲料水分含量超过15%时极易导致霉菌大量生长繁殖[7]。⑵环境条件符合霉菌生长繁殖。引起饲料污染的霉菌主要为白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其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7%,一般在20~28℃都能生长,其中以黄曲霉B1的毒性最高。黄曲霉毒素能损害动物的免疫力,降低动物的抗病力,引起畜禽食欲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8]。并且黄曲霉毒素能导致鸡诱发肝中毒和肝癌,人吃了受黄曲霉污染的畜产品得癌症的机率增加。
2.兽药残留污染
所谓兽药残留是指在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疾病后,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蓄积、贮存在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中[9]。兽药残留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和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2002年瑞士因我国鸡肉中抗生素含量超标而禁止进口中国禽肉产品。1996年8月~2001年5月24日,欧盟以我国禽肉兽药残留超标为由禁止从我国进口畜产品,使我国的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兽药残留的因素包括:
2.1使用违禁药品
我国农业部颁布的《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明确规定,禁止向饲料中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等药物添加剂。β-兴奋剂如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能提高畜禽的饲料转化率和增加瘦肉率的作用,但盐酸克伦特罗在畜禽体内代谢慢、存留时间长,其中以肝、肺的含量最高。人们吃了含盐酸克伦特罗的产品极易食物中毒,重症者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慌和气短等症状。氯丙嗪[10]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的安定药,其副作用为使动物心率失调,运动不便。人们吃含有激素的畜产品,会影响机体激素平衡,如己烯雌酚可引起女性早熟和男性的女性化。
2.2不遵守休药期规定
休药期(withdrawal time)指从停止给药到允许动物及其产品上市的时间。大多数的药物添加剂都规定了休药期,如庆大霉素14天,喹乙醇35天,拉沙里霉素7天等,但生产中养殖者很少执行休药期的规定。根据美国1970年对兽药残留的统计调查,76%的兽药残留是由于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造成的。
2.3超量用药
由于畜禽长期使用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大量用药才能产生预定的效果,结果造成了药物残留。在我国不少地区金霉素的饲料添加量为推荐剂量的2~3倍[11]。另外重复添加促生长类抗生素也会造成超量用药。如有的养殖户在鸡的饲料中添加了喹乙醇,又加进了含喹乙醇的预混剂,使喹乙醇的用量超过了规定的用量标准。超量用药造成的兽药残留可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如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残留能引起儿童脑神经发育异常,听力下降[12],氯霉素残留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牛奶中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残留易引起皮肤瘙痒和寻麻疹[13]。此外,有些饲料厂为逃避报批,在饲料中添加了兽药但不印在标签上,如果用户一直用到动物上市,也会造成兽药在畜产品中的残留
3.微量元素超标
自braude(1945)发现,日粮中添加高剂量cu(125~250mg/kg)可明显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后,微量元素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高饲料转化率。有报道,日粮中添加50mg/kg的洛克沙砷,肉鸡提高增重7%~8%,饲料转化率提高4.6%~8.5%[14]。lindernann(1995)报道,日粮中添加1000ug/kg的铬,可明显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另一方面,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过多会造成畜产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过高,影响其质量。如高铜可造成动物肝脏铜蓄积,引起动物慢性中毒和营养物质缺乏,从而使肉品的食用价值降低[15]。廖国周[16]报道,日粮中添加高铜(150~250mg/kg),可使猪的体脂变软。欧阳翰夫[17]研究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锌3000mg/kg,肉鸡的生长受阻,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从而影响了鸡肉的营养价值。刘纹芳[18]报道,在肉鸡日粮中添加80mg/kg的洛克沙砷,饲喂7周后屠宰,其肌肉中砷的含量为0.28mg/kg,肝脏中砷的含量为5.763mg/kg。这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食品含砷量的数倍。若人们长期食入含砷超标的畜产品,就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4.对策
4.1消除饲料污染
4.1.1消除饲料中的有毒有害因子
⑴采取作物育种,把天然饲料毒物或其前体物的含量降到最低水平。如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无色素腺体棉花新品种,经多年选育,棉仁中棉酚的含量由1.04%降到0.02%,其加工后的饼粕中棉酚的含量很少[19]。⑵采用化学方法消除饲料中的有害因子。侯水生等(1996)用Na2s2o5处理生大豆粕,使胰蛋白酶的活性下降45%。张丽英(1997)在Feso4.7h2o处理棉粕的基础上,用Ca(oh)2进一步处理,可增强脱游离棉酚毒的能力。⑶采用生物技术如酶制剂等,不仅可消除有害因子,而且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20]。王玲[21]实验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使饲料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11.02%、11.63%、28.09%、和49.83%,且饲料中有害因子的含量下降。
4.1.2加强对饲粮生产的管理
⑴建立健全饲料监督机构,对动物饲料经常检测,一旦发现被二恶英或重金属污染,应立即销毁。⑵尽量减少焚烧固体废弃物、塑料垃圾;禁止工业三废的排放,从源头上阻止二恶英和重金属污染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有机氯、有机磷农药,研制开发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⑷饲料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饲料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对于农药残留超标的饲料应及时进行去污处理。
4.1.3完善对饲粮储存的管理
⑴控制饲料原料的水分及温度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储存温度在13℃左右,饲料含水量在10%以下,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繁殖。⑵原料采购要有计划性,尽量不使饲料在仓库中久存,以不超过3个月为宜。⑶定期对饲料原料进行检测,对于污染严重的饲料必须废弃,对于有轻微污染的饲料,必须经过杀菌脱毒处理后再加以利用。
4.2减少兽药残留
⑴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行检测,发现有违禁药物者不允许使用。⑵尿检发现有违禁药物残留的家畜不允许屠宰。⑶对胴体组织(主要为肝脏)检测,发现有违禁药物的予以销毁。⑷严格按照兽药剂量和休药期的规定使用。萨仁娜[22]实验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低剂量(5mg/kg)的安普霉素比添加高剂量(10mg/kg)的安普霉素,能更好的促进肉仔鸡的生长。李有业[23]建议,用普聂莫宁治疗动物时,剂量为0.2mg/kg,1~2次/天,连续5~7天即可。⑸开发低残毒的抗生素以取代原有的抗生素。Rodger[24]试验表明,用阿维拉霉素,无药残并且可显着提高鸡的日增重。⑹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2002年3月低,欧洲委员会提出,到2006年1月后禁止向饲料中添加促生长类抗生素,其原因是抗生素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解决兽药残留的最好办法是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所谓绿色饲料添加剂是指,能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抑制动物胃肠道细菌感染,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和免疫力,对动物无副作用和药物残留及对环境无污染的添加剂[25],包括中草药、糖萜素、大蒜素、有机酸等。糖萜素具有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的作用。李文晟[26]研究表明,在肉鸡饲料中添加300mg/kg的糖萜素,能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和促进生长,可完全替代抗生素。中草药的活形成分也可促进动物的生长。周家炳[27]实验表明,用混合基础日粮+中草药比混合日粮+抗生素饲喂本地鸡,可提高动物增重20.03%,经济效益提高26.3%。另外,张建强(2000)用大蒜素替代抗生素饲喂肉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蒜素比抗生素增重提高3.59%,增加利润0.52元/只。
4.3减少畜产品中微量元素的沉积
饲料中添加大量微量元素不仅影响畜产品质量,而且动物排放的粪便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可采取以下措施:⑴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微量元素标准添加,如硒0.1mg/kg、砷2mg/kg、锌80
mg/kg。⑵研究开发出无机微量元素盐的替代品?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其利用率易受PH值、纤维、草酸及植酸的影响;而氨基酸螯合物形式的微量元素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分子内部电荷呈电中性,在体内PH值环境下,可有效防止微量元素离子形成不容解的化合物,因而有利于机体的吸收。Henery(1989)年分析表明,相对于Mnso4100%,Mn-Met的利用率为108%~132%。Coffey[28]报道,低剂量的赖氨酸铜(100mg/kg)和蛋氨酸锌(250mg/kg),能起到高剂量Cuso4(250mg/kg)和Zno(2000~3000mg/kg)的促生长作用。王洪文[29]报道,在绵羊日粮中添加螯合锌比添加Zno提高利用率6.8%。另外,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可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曹新旺[30]试验表明,有机硒比无机硒更能改善肉仔鸡的生产性能。美国田纳西大学(1990)用蛋氨酸锌喂猪较用无机锌喂猪相比,平均日增重8.8%,饲料利用率提高5.9%。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