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饲料 饲料科技 查看内容

哺乳期间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对其以后繁殖性能的影响

1772 原作者: 007畜牧
简介
  B. Kemp, J. G. M. Wientjes, J.J.Jvan Leeuwen, L. L. Hoving, N. M. Soede   Wageningen 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荷兰   李俊刚译 陈清隆校    摘要   母猪在哺乳期间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但由 ...
  B. Kemp, J. G. M. Wientjes, J.J.Jvan Leeuwen, L. L. Hoving, N. M. Soede
  Wageningen 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荷兰
  李俊刚译   陈清隆  校
  
  
11.jpg

      摘要

  母猪在哺乳期间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但由于现代母猪在此期间采食能力有限,其必需分解(动员)自身的脂肪和蛋白储备用于泌乳。这样就会导致母猪断奶后的繁殖障碍,例如断奶至再配种时间延长、低排卵率、高胚胎死亡率。这种情况在头胎(初产)母猪特别明显,从而导致在多数猪场见到的二胎综合症(产仔数低 或者/并且 配种率低),而出现二胎综合症的母猪的利用时间会比较短。
  因此哺乳期间足够的采食量、减少母猪体组织的动员对母猪很重要。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采食量,具体应在后备母猪的培育、妊娠期采食管理、饮水、产房环境温度、哺乳期的采食和饲喂方式等方面着手。在整个(或部分)哺乳期间减少乳猪数会有助于提高下胎的繁殖性能,但这样做的一个风险是有可能会导致泌乳期母猪发情。
  断奶后的合理的饲喂方法和管理措施也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通过使用丙烯孕素( 产后卵巢功能恢复)或跳过一个情期来延长断奶后再配种的时间可能有助于提高配种率和窝产仔数。
  

      引言

  泌乳期间,绝大多数母猪会因动员体蛋白和脂肪而出现“泌乳失重”。整个泌乳期的体重和体蛋白失重超过12%会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例如断奶至配种期延长、配种率低以及窝产仔数低(Thaker & Bilkei, 2005)。这种情况在初产母猪尤其常见,因为她们仍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长身体,但采食量和体内可动员的脂肪和蛋白量有限。因此初产母猪是母猪群中此类问题的所在,本文的很多内容关注初产母猪。本文首先综述了泌乳期低采食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随后评估(讨论)了刺激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泌乳期管理和断奶后修复等管理措施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改善作用。
  低采食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泌乳期限饲会对断奶至再发情期造成严重影响(大约延长10天),而对排卵率和胚胎成活率几乎没任何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限饲对断奶至再发情期的影响很小(不到1天),但对排卵率和胚胎成活率的影响极其显著(见表1)。
11.jpg
  1 高 表示80-90%的自由采食;低 表示40-60% 的自由采食
  2 粗体字表示差异显著(P < 0.05)
  3 高 表示正常饲喂,分娩体重>190kg;低 表示限饲,分娩体重<170kg
  4 限饲母猪的雌性胚胎数量较低
  哺乳期间限饲大概能减少2-4个排卵,胚胎成活率降低约10-20%。母猪对哺乳期限饲反应表现的改变是过去20年内对断奶至配种间隔这个遗传性状进行严格的遗传选育的结果。所以,对现代母猪而言泌乳期间限饲对断奶至再发情间隔的影响不太明显,而对怀孕率和产仔数就影响显著。这一点在初产母猪尤其明显,因为其有限的采食能力。
  Morrow等(1992)对美国135个猪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0%猪场的母猪均有二胎综合症(这意味着二胎的产仔数低于或等于头胎)。当母猪第一胎断奶体重与第一次配种体重无明显增加时,其出现二胎综合症的几率会明显增加(Hoving 等 2010),这可能与母猪在妊娠期间的体重低增长和泌乳期间失重大有关系。母猪第二胎的产仔数少也可能导致以后的产仔少,并且可能导致母猪提前一胎淘汰(Hoving 等, 2010,投稿文章),这就从经济学角度更要强调预防二胎综合症的重要性。
  

      提高母猪断奶后繁殖性能可能的方法

  最合逻辑的预防断奶后繁殖障碍的办法就是预防泌乳期间体重的过度损失,这个目标可以通过优化泌乳期间采食量以及营养摄入量、后备母猪的培育或通过减少吮吸刺激等管理措施来实现,以下分别讨论。
  0. 后备母猪发育
  后备母猪的发育与断奶繁殖问题有关,但最佳的后备母猪的培育是一个备受讨论的话题。一般地说,后备母猪过早或体重相对过轻时配种对第一胎的产仔数可能无显著影响。第二胎的产仔数也可能不会减少,虽然第一胎泌乳期间采食量有限、因为年轻的母猪还要生长。我们实验室的试验数据表明,母猪第一胎断奶后体重较轻(低于150kg)时,其第二胎产仔数会更少。这说明给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应该在比较大的年龄,当她们比较成熟的时候再配。现在欧洲后备母猪在240-260日龄配种是一种常规,这是否是因为经济利益的诱导值得讨论。我们的试验数据似乎表明即使后备母猪在相似的年龄和体重配种,其泌乳损失和随后的繁殖性能仍有很大变异,这有助于提早发现“问题母猪”。
  1.妊娠期间的采食量
  多个研究表明妊娠期间采食量过高会降低泌乳期间的自由采食量(Mullan & Williams, 1989; Yang 等, 1989; Dourmand, 1991)。Weldon等(1994)研究表明母猪妊娠期间采食量过高形成的葡萄糖耐受不良从生理学角度解释了泌乳早期采食量低的愿意。
  Yang等(1989)研究表明初产母猪妊娠期间采食量不足导致的母猪过瘦不能通过泌乳期间增加采食量来弥补,进而导致断奶至再配种期延长。因此后备母猪的采食量应该按照其用于维持、繁殖和生长的营养需要来饲喂,但不要过量饲喂。Everts等(1994)建议在妊娠初期和末期母猪天采食的代谢能分别为24.8Mj 和 36.1Mj。考虑到繁殖性能,Yang等(1989)建议母猪的背膘厚度(P2)在首次分娩时为20 mm。Clowes等(2003)建议母猪体重在175-185Kg时背膘厚度(P2)在17-20 mm之间。
  2. 环境温度
  泌乳母猪的最适环境温度明显低于仔猪的最适环境温度。新生仔猪的最低临界温度(a lower critical temperature)为32-35℃,在随后的4周内会逐步降到24-27℃. 对于母猪而言,临界温度的上限虽无精确地研究但大概在22-25℃。正常情况下,泌乳期间的猪舍温度会超过22℃,仔猪需要通过地板和红外灯加热来满足其温度要求。当环境温度高于临界温度的上限,母猪会通过降低采食量来预防过热。Black等(1993)根据9个试验结果计算,环境温度在16℃以上每升高1℃,母猪采食的消化能会降低2.4Mj (正常情况下母猪日粮的消化能13.8 Mj/Kg)。Quiniou & Noblet(1999)研究表明在25-27℃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母猪日采食量会降低214g。在此类似的温度范围内Silva等(2009)研究表明当湿度很高时(相对湿度94%),母猪日采食量会显著降低(492g/℃/天)。因此,环境温度过高能显著降低泌乳期间的采食量。喷淋、滴水降温以及snout cooler可以增加高温情况下母猪的采食量(参考Makkink en Schrama, 1998)。Van Wagenberg(2006)和Silva等(2009b)研究表明降低地面温度能增加母猪采食量的12-18%,且能提高仔猪的断奶体重和降低母猪的泌乳失重。
  环境温度过低对仔猪出生后一天有严重的影响,而高温对母猪在泌乳中、后期的影响明显,在此期间的采食量高。因此,在母猪产后1周内实行高温,随后实行低温的管理制度可能会对提高生产性能有益。
  在Makkink & Schrama(1998)看来,在能控制仔猪小环境适宜温度的情况下泌乳后期产房温度能降低到16℃,然而与此相关的试验数据却丢失了。泌乳期较低的环境温度能增加母猪采食量并且有助于预防初产母猪的繁殖问题。
  3. 饲喂方式
  一些研究表明泌乳期间母猪日饲喂次数超过2次可以提高日采食量,且当使用自由采食系统时采食量有时也会升高。Hoofs等(1993)发现使用自动饲喂器比日饲喂两次提高10%采食量。一般情况下,为防止饲料长霉或酸败,当用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时建议每天清理1次料槽。
  Koketsu等(1996a,b)研究泌乳期间的采食量增加方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采食量只要在增加,无论其增加的速度快或慢,只要其在泌乳期间不降低,那么母猪就会有优良的繁殖性能。如果母猪在产后刚开始产奶时过度饲喂就会导致随后的采食量降低,这样母猪的繁殖性能就会降低。因此,我们建议母猪的产后头几天的采食量应该逐步升高。Everts等(1995)建议在产仔当天饲喂2kg,随后每天增加0.5kg的量,一直达到其最大采食量。
  4. 泌乳期饲喂高脂日粮
  减少母猪泌乳期间体组织动员的常规途径是增加日粮中脂肪的含量。当饲喂高脂日粮时经常发现母猪的采食量也会随之降低。然而Drochner等(1989)对高脂日粮的研究做一综述,他发现经产的老母猪即使在饲喂高脂肪日粮时总代谢能出的摄入量仍会增加3-32%(平均为12%)。脂肪作为能量物质似乎能提高乳脂率,有时也能提高产乳量(Pettigrew, 1981; Drocher 1989)。
  Van den Brand等(2000c)研究了能量来源和能量饲喂水平对初产母猪泌乳期间体脂损失的影响。他们将高脂(13.5%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3.4%脂肪)的两种日粮按照两种(47Mj/d, 63Mj/d)等能的方式饲喂初产母猪。结果发现在高饲喂水平(63Mj/d)时高脂日粮提高了乳脂率且显著增加了母猪的体脂损失。在整个21天的泌乳期中,饲喂高脂日粮的母猪体脂损失比饲喂高碳水化合物的母猪多3.8kg。而在低饲喂水平(47Mj/d)下,高脂和高碳水化合物对母猪的体脂损失基本一致。
  高脂日粮对高温下的热应激, 母猪可能有益,因为脂肪用于合成乳脂时的产热量低于碳水化合物。然而由于高脂日粮的乳脂驱动效应(milk fat driving effect)使得其即使在高脂水平饲喂的情况下也几乎不可能帮助母猪预防体重损失。因此,高脂日粮是否有利于预防母猪繁殖障碍有待商榷。
  Van den Brand (2000)做了一项研究,其目的是研究哺乳期高碳水化合物日粮是否能正面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高碳水化合物日粮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则被认为能刺激垂体分泌LH以及刺激卵泡的生长(Kemp, 1998)。在泌乳期失重的初产母猪,泌乳期间的高碳水化合物日粮并不能提高繁殖性能,对诸如泌乳以及断奶后的LH的释放、接近排卵时生殖激素表达谱、排卵率以及胚胎成活率(Van den Brand 200)等指标无显著影响。 给经产母猪在哺乳以及断奶后饲喂高碳水化合物日粮,高水平的胰岛素能刺激LH的释放和怀孕前期的孕酮的分泌水平,研究报告说可能提高胚胎的成活率(Kemp et al.1995)。
  5. 充足的饮水
  当猪舍温度很高而且母猪又需要每天分泌10kg奶,哺乳母猪对水的需要量很高。Fraser&Philip(1989)研究表明在分娩前后和泌乳早期,如果母猪的乳头式饮水器的水流量为0.7L/min,那么母猪的饮水量会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母猪的饮水量降低与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建议母猪在泌乳期间需要自由饮水,且经常检查饮水器的水流速度,正常的水流速度应在2-4L/min.
  6. 减少吮吸刺激
  另一个减少母猪泌乳负担的办法是减少仔猪的吮吸刺激。减少整个或部分哺乳期间的仔猪数量可能有助于减少母猪的泌乳量,且可能减轻因吮吸刺激造成的LH释放抑制。然而即使减少哺乳期间的仔猪数量也没有多大作用,部分原因可能是减少仔猪数量后余下仔猪的每天日吃奶量会提高。而且现代遗传选育导致母猪的产仔数较高,不可能降低初产母猪吃奶乳猪数量。
  一些管理方法例如间歇断奶 (interrupted weaning, 一天内暂时性地整窝断奶)或者部分提前断奶(split weaning, 窝内的几头小猪提前断奶)能减少仔猪的吮吸刺激,但这样做的一个缺点是母猪会出现泌乳期发情。泌乳期发情经常表现不明显且无规律,因此应当控制,除非为了在泌乳期内给母猪配种(Langendijk等 2007)而采取这样的措施。
  
断奶后恢复母猪的方法

  母猪断奶出现繁殖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泌乳期间有限的采食量以及由此引起的过多的体重损失。然而也有一些可以用来修复的方法。
  1. 断奶后的饲喂
  一般而言,断奶后饲喂和管理措施对断奶至发情间隔的影响只会出现在断奶后迟迟不发情的母猪。断奶后很快发情的母猪,卵泡在断奶后会迅速恢复发育到排卵时的大小。Fahmy&Dufor(1976)发现断奶后自由采食比限饲的母猪在断奶后7天内发情率从52%增加到62%。Van den Brand等(2001)发现断奶后饲喂高碳水化合物日粮比高脂日粮能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高碳水化合物日粮能将初产母猪在断奶后9天内的发情率从52%提高到67%。
  最近的试验(Van den Brand等 2006, 2009)表明断奶至发情期间日粮六碳糖的添加并不能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但有提高仔猪出生重和均匀度的趋势以及增加断奶前弱仔的存活几率。而且在断奶至配种期间的日粮添加发酵的NSP(例如糖浆)能提高产仔数和活仔数(Sorensen, 1994; Ferguson 等, 2003; Van der Peet等, 2004)。糖浆和六碳糖的添加的效果可以用这两种日粮对胰岛素和IGF-1的刺激分泌的效果来解释。胰岛素和IGF-1有促进卵泡发育的功能,使卵泡在断奶至发情期间均匀发育,使得少胚胎和仔猪发育过程中的变异。
  2. 公猪的刺激
  Langendijk等(2000)发现,断奶后母猪与公猪的频繁接触能使母猪断奶后9天内的发情率从30%提高到51%,对排卵率或胚胎成活率没有效果。
  3. 使用PG600
  在很多研究中,断奶后立即注射PG600可以(缩短)改善断奶至发情的时间,但有时却降低怀孕率或降低窝产仔数(Kirkwood, 1999)。出现这种负面的效果可能是因为在PG600注射时卵泡所在的发育阶段不同,但没有试验数据可证明这一点。
  4. 使用孕酮类似物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断奶至发情后间隔时间短是使可能得二胎综合症的风险变大。这个间隔较长的母猪的第二胎窝产仔数低的几率就较小(Morrow等 1992;Lucbert和Lavorel 1984)。或许(初产)母猪在断奶后休息较长的一段时间(其)可改善排卵率和胚胎成活率。母猪断奶至发情时间的一个方法是给(其注射)15-20mg/天的孕酮类似物(Matrix 或 Regumate TM)。在多数研究中,孕酮类似物会在断奶(后的)当天开始使用3-7天(内使用),其结果是提高怀孕率5.6-15.7个百分点以及0.2-0.8窝产仔数(Boland, 1982; Johnston等, 1992; Martinat Botte等, 1994, 1995)。然而,短时间(注射)用孕酮类似物并不会一致给良好的效果。有一些试验没有发现任何效果。短时间内,如:连续7天使用孕酮类似物尤其对在断奶时卵泡发育抑制的母猪有效,这些母猪通常是在泌乳期间出现大量的体重损失(Van Leeuwen 等,出版中)。
  延长使用孕酮类似物到14天似乎会产生更好更一致的良好效果(Van Leeuwen 等, 出版中)。深入的研究表明,断奶后使用孕酮类似物会提高排卵率、降低胚胎发育中的差异以及提高胚胎成活率。这些可能是断奶后在孕酮类似物的作用下使恢复卵泡良好的发育。
  5. 跳过一个情期
  让初产母猪更好地恢复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在其断奶发情后不配种,而是在其再次发情后配种,即跳过一个情期。这种方法能提高配种率15%且能增加下胎产仔数1.3-2.5(Clowes等 1994; Vesseur 1997)。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准确地查情以防止错过第二个情期。至于这个方法是否在猪场运用,那么就要用经济效益来权衡。
  6. 妊娠早期的饲喂水平
  断奶后,母猪需要恢复泌乳期间失去的身体储备。而断奶至配种的时间太短,不足以让母猪充分恢复。在养猪生产中,青年母猪经常在妊娠早期被限饲,这种做法的理论来自于对青年母猪的研究,即妊娠早期的高水平饲喂能增加胚胎的死亡率。然而,并没有试验数据表明这个理论也适合于泌乳期间严重失重的母猪。最近,我们进行了在妊娠3-32天内天饲喂水平(2.5或3.25 kg)对窝产仔数和分娩率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饲喂每窝分别提高了2.1个总活仔数,1.8个健仔。两种饲喂量的仔猪出生重无差异,但好像分娩率(在这研究中无明显差异)要降低(90%降至77%)。因此妊娠早期的高水平饲喂增加窝产仔数,但也可能使母猪头次发情配后出现返情。


该贴已经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您可能感兴趣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5 11:2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