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消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 会议指出,随着我国畜禽养殖量不断扩大,养殖污染已成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养殖污染防治,对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有效预防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要求,要强化激励措施,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统筹养殖生产布局与农村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养殖者污染防治责任,扶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使畜禽养殖污染明显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政缘何提速? 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6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5%、25%,占农业源的95%、79%,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源。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之后社会各界呼吁和强调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环保。可以预见,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环保都将成为畜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 今年3月上海黄浦江“猪漂流”事件的发生,畜禽污染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和反思。除了间接加速《条例》破壳外,更是直接催生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工作的启动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制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0日在大连会见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中国政府要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他说,要从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的大气、水、土壤入手,加大整治的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而走一条新路需要有新的理念,要有新的生产方式,也要有新的生活方式。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9月1-4日在绵阳市调研时指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注意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在科学处理病死畜禽和粪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土地承载能力和消纳能力,合理规划,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上述,我们认为,《条例》的审核通过是时势使然,畜牧业也将因此面临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但挑战大于机遇。 新政的挑战和机遇 新政起航,对畜牧业来说,这意味着怎样的变化?又有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对于散养户来说,没有挑战的问题,因为不在治理的范围内。但对于志在养殖业长期发展的人来说,也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在“长大”后就要面对,所以要未雨绸缪。 对于规模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来说,首先是意愿之挑战,是接受转型,还是拒绝转型,这是个问题。其次是资金之挑战,治污花费不菲,不是每一个场(小区)都能花得起这个钱。第三是盈利之挑战,养殖业本是微利,尤其今年,基本上全面亏损,而治污会明显提升企业的运营成本,更是增加实现盈利的难度,对于生产水平不高的场(小区),将会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