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饲料 饲料要闻 查看内容

饲料企业如何规避市场风险?

简介
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饲料企业可谓“人在中游,身不由己”:上游受原料成本波动影响,需看“天气脸色”;下游受禽肉产品价格影响,易跟随“猪周期”等禽肉养殖周期而波动。

  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饲料企业可谓“人在中游,身不由己”:上游受原料成本波动影响,需看“天气脸色”;下游受禽肉产品价格影响,易跟随“猪周期”等禽肉养殖周期而波动。

  今年以来,经营形势更为恶劣的饲料行业亟须打破这一“中游魔咒”。业内人士介绍,饲料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有两种手段,一是扩张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发展,但随着产业链延长,这一手段的边际效应在递减。二是参与期货市场抵御风险。

  据悉,随着产业链整合规避风险的边际效应递减,期货工具便成为企业争相追逐的“金钥匙”。业内人士指出,2008年之后,全行业经历了豆粕价格的过山车走势之后,随着行业整合度不断提升,饲料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相关期货产品成交量大幅提升。

  不过,由于技术、人才、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异,饲料产业链上不同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的水平参差不齐。“国际贸易商有独立的研发团队,操作水平最高,属于精锐部队;国内压榨企业水平尚可,属正规军;而饲料企业则是后备部队,目前水平不高。”业内人士评价道。

  饲料业的“中游魔咒”

  饲料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上游受原料成本波动影响,下游受禽肉产品价格影响。其中,上游原料成本要看天气脸色,下游禽肉属于生鲜产品,受疫情、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影响较大,加上养殖本身的周期性也使得饲料养殖企业的利润会频繁波动。

  “归根到底,不考虑突发事件等偶然因素,饲料业的中游魔咒主要是天气和养殖周期。以豆粕为例,其原料主要使用进口大豆,最终还要看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区的天气脸色;而下游需求主要来自生猪养殖,养殖企业的生猪存栏量则始终受困于‘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即‘猪周期’。”业内人士总结说。

  饲料企业的“中游魔咒”在2012年和2013年的豆粕市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豆粕期现市场同步走出大熊市,国内豆粕期价从当年最高点4291元/吨跌至2113元/吨,此后进入震荡格局,直到2012年6月美国“天色骤变”。

  2012年6月,拉妮娜现象使美国遭遇了56年以来最严重干旱,大面积旱灾席卷了全美约2/3的地区。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大豆主产国,持续的高温干旱给处于生长关键期的大豆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大豆主要出口国巴西和阿根廷同样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大豆减产的强烈预期很快传导至国内,豆粕价格于是一路狂飙突进,最高曾涨至2008年的高点4770元/吨附近。

  雪上加霜的是,2013年上半年下游“猪周期”魔咒开始发力,由于生猪供给过剩,加上黄浦江生猪死亡事件影响,国内市场生猪价格持续下降。“在这两年猪价大幅下跌中,养殖利润几乎为零,而上半年的禽流感事件以及猪肉价格的低迷,更是将养殖企业推向亏损的险境。”安徽嘉丰粮油饲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聂士国叹息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尼罗哈拉 2015-3-6 19:33
微信营销wxgzpt.cc/weixinyingxiao/

查看全部评论(1)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11 00:2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