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价虽低,还能卖出去。鸡苗再低的价,也不好卖。”合川海林禽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邓小容说,“自H7N9禽流感发生后,2个月时间就亏损了100多万元。” 日前,记者走进这家公司的养鸡场,虽然还能听到“咕、咕、咕”的鸡鸣声,但明显感到圈舍里的鸡减少了。正在现场组织工人包装鸡蛋的公司另一负责人黄胜全说:“我们这座20万只蛋鸡规模的养殖场,目前圈里的鸡只有10余万只。” 鸡苗补栏减少2/3,三个月后上市的商品鸡将减少 海林禽业有限责任公司除蛋鸡外,还养殖有6万多只种鸡,年孵化销售鸡苗700多万羽。 “以前,我们的鸡苗卖3.7元1羽,还供不应求。”邓小容说,自禽流感发生后,鸡苗价格大幅下跌,销量也比往年同期降了2/3。“我们还算好的,有的种禽场的鸡苗两三毛1羽也卖不脱,只好倒掉。”邓小容说。 鸡苗的销量同期减少了2/3,意味着目前养鸡场的补栏也减少了2/3。 记者在璧山县青杠街道棕树村调查时,发现该村的肉鸡养殖大户中,已有2户关门。其余的虽然还在养,但圈里的小鸡已明显减少。 “补栏的鸡苗大幅度减少,意味着三个月后上市的商品鸡将减少。”合川区畜牧局副局长王承远说,从对该区258个养殖规模在2000只以上的养鸡场和养鸭场的调查来看,有相当部分肉鸡场和肉鸭场补栏都大幅减少。 “不仅鸡鸭苗的补栏大幅减少,一些种禽场也在禽流感的影响下,进行种禽的结构性淘汰。”王承远说。 产业链完善,“集团军”受疫情影响较小 “禽流感虽然对养殖户影响较大,但对形成了产业链的规模企业来说,影响却较小。”璧山县青杠街道棕树村村委会主任赵仁伟说。 棕树村共有20余家规模养鸡场,年出栏肉鸡40万只以上。其中大部分养殖场都是温氏集团的“分场”。 陈世惠的肉鸡养殖场规模不大,年出栏2万多只。1个月前,她养殖的7000只肉鸡被温氏集团收购,获得了5000多元的纯收入。10天前,温氏集团又给她的鸡场送来了5000只小鸡苗。 在璧山,有上百家肉鸡养殖场是像陈世惠这样的温氏集团的小“分场”。这样的养殖场主要是为集团“打工”。除养殖场由农民自建外,鸡苗、饲料、养殖技术都由集团提供,出栏的鸡,也由集团进行收购。 “给温氏集团打工虽然赚得不多,但没有风险。”陈世惠说,她这个年出栏2万多只肉鸡的鸡场,每年能有三四万块钱的纯收入。 在禽流感的影响下,这些小“分场”为啥不会亏本? “集团有抗风险能力。”赵仁伟说,企业有自己的屠宰线,有冻库,市场不好时可储存,市场行情好时能及时投放。所以,养殖户与这样的集团结成利益共同体,也就降低了风险。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