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后,全国的H7N9疫情已有明显缓解之势。尽管专家一再强调,H7N9流感病毒的宿主并非禽类,其准确命名应为“亚型H7N9流感病毒”,并且“65℃加热30分钟或100℃煮2分钟就可以将流感病毒杀死”,但在人们的心中,从今年初的“速生鸡”事件到H7N9疫情的持续发酵,鸡肉尤其是传说中的白羽肉鸡,已经被部分消费者打上了不被信赖的标签。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表示,白羽肉鸡45天出栏正常,属于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这件事,不仅对农民要科普,对媒体也要科普。 那么,白羽肉鸡现在到底能不能放心吃?其快速生长的秘密在哪里?如何消除消费者对于鸡肉的误解?日前,笔者走进西南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基地———位于遂宁市射洪县的玉冠农业,探寻白羽肉鸡养殖的奥秘。 长得快不是错 只因“品种”优良 “我们的鸡还要不了45天,生长周期平均42天就可出栏,这是科学养殖的成果。”面对白羽肉鸡“速生”的问题,玉冠农业总经理林振家笑着说。在这位有着20多年养鸡经验的专家看来,外界对于白羽肉鸡长得快全因激素有一些误解。 实际上,被指责为“速生鸡”的白羽肉鸡,属于“快大型”肉鸡,即长得快、易肥育,是目前中国市场中三大肉鸡之一。白羽肉鸡主要有爱拔益加、科宝、罗斯等品种,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前后从国外引进。 资料显示,从世界范围来看,白羽肉鸡是全球第一大肉禽来源,世界人民都在吃。在美国和欧洲国家,95%的鸡肉都是白羽肉鸡,在东南亚地区的鸡肉市场也占60%~90%比例。目前,白羽肉鸡在国内鸡肉市场份额约为50%。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指出,白羽肉鸡生长速度快最重要的原因是“品种的选育”。而“长得快”或是“长得慢”主要依赖于遗传性状的选择。 “白羽肉鸡长得快,绝不是因为一些媒体误传的给鸡用激素、吃药造成的,而是其基因决定的,之所以是40多天,是因为这时肉鸡消化的饲料和产出的白肉之间的比例是最经济的。”笔者来到位于遂宁市射洪县的玉冠农业实地探访白羽肉鸡养殖基地,林振家刚一见面就开始进行“科普”。外界的信息误导,让这位专家有些哭笑不得。 白羽肉鸡长得快,除了基因好,养殖中运用科学配方的饲料,再加上标准化的养鸡场和规范化的饲养与管理,也确保了肉鸡快速并健康地成长,“白羽肉鸡先天血统优良,后天吃得好、住得好,内因外因综合作用下,长得快是理所当然。这些科学的养殖技术虽然已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却没有被行业外尤其是广大城市消费者所感知。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