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应急响应的结束,这个春天禽流感带给人们生活的阴影也在逐渐淡去。然而,对于浙江养禽业而言,为“禽”所伤的“阵痛”却依然清晰。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养禽业为何显得如此脆弱?曾经引发争议的活禽交易,是否应痛下决心取消?政府扶持政策如何才能精准定位、扶到点子上?本报今起推出“禽流感留下的启示”系列报道,期待引发更深入的讨论、思考。 初夏阳光穿过树缝洒在林间空地上,有点热烘烘。望着空荡荡的鸡舍,长兴县泗安镇养鸡专业户肖贤斌难掩心中苦涩。半个月前,他将3000多羽优质土鸡以每羽10到15元的价格贱卖了。按往常市价,这批土鸡至少能卖出20万元。“一个多月,就将前两年辛辛苦苦赚的钱亏光了。” 与肖贤斌的遭遇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养禽业的“脆弱”暴露无疑,如何提高抗风险能力,已成为所有养殖户必须深思的现实命题。 没有龙头企业,我们就亏惨了 同肖贤斌相比,宁海县力洋镇路下施村养鸡大户施宗会是幸运的。今年禽流感发生时,他有1.3万羽土鸡要出栏,而当时的市场价格一度跌到每斤2.5元。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振宁公司仍然执行公鸡每斤7.55元、母鸡每斤8.65元的订单价收购。按此价格,他不但没有亏损,每只鸡还有两到三元的利润。“如果没有振宁公司,我们就亏惨了。”施宗会说。 作为我省知名的土鸡养殖龙头企业,宁波振宁牧业有限公司在这次危机中再次表现出了龙头企业勇于担当的责任和勇气。据公司副总经理陈希杭介绍,振宁牧业采用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为了稳定养殖户,从4月6日禽流感开始影响禽类市场时,公司就对养殖户开始实施补贴。土鸡超过应出栏时间的,每只鸡每天补助0.25元,10天之后,公司按照当初合同价收购。在禽流感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公司每天补贴农户的费用超过3万元。到5月中旬,公司按合同价累计收购养殖户的土鸡超过20万羽。而在市场消费冰冻的情况下,公司能做的,也只能是全部宰杀,委托冷藏公司进行保鲜。 这次禽流感让振宁公司很受伤,陈希杭介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元。” 在富阳,不少养殖户因为有了杭州申浙家禽有限公司而减轻了损失。申浙家禽公司目前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家禽屠宰、加工企业,拥有日屠宰加工6万羽活禽的生产能力。在养殖户最困难的时候,申浙公司及时出手,按每斤3.5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了10多万羽白羽肉鸡。尽管这一价格比禽流感发生前低1元左右,但与当时的市场价格相比,要高出1元左右。养殖户反映,如果没有申浙收购,会亏得更惨。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