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水产 渔病渔药 查看内容

克氏螯虾常见病防治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2013-5-13 10:14| 发布者: lcylln| 查看: 999| 评论: 0

摘要: 克氏螯虾抗病力较强,在自然水域中不易得病,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单产也在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大,管理不当极易引起疾病的发生,其病害有日益蔓延之势,尤其是病毒性疾病,至今仍不能有效治疗。对待虾病应立 ...
克氏螯虾抗病力较强,在自然水域中不易得病,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单产也在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大,管理不当极易引起疾病的发生,其病害有日益蔓延之势,尤其是病毒性疾病,至今仍不能有效治疗。对待虾病应立足于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16字方针。下面是一些克氏螯虾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黑鳃病

病原与病症: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克氏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方法:保持饲养水体清洁,溶氧充足,水体定期泼洒一定浓度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把患病虾放在每立方水体含3%~5%的食盐水中浸洗2次~3次,每次3分钟~5分钟。瘟疫病

病原与病症:螯虾瘟疫病的病原是真菌引起。病症是病虾的体表有黄色或褐色的斑点,在附肢和眼柄的基部可发现真菌的丝状体,病原侵入螯虾体内,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并迅速损害运动神经元。病虾呆滞,活动性大为减弱或活动不正常,极易造成病虾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保持饲养水体清新,并维持正常的水色和透明度,是防治螯虾瘟疫病的有效方法。烂鳃病

病原与病症:病原为丝状细菌。症状为细菌附生在病虾鳃上并大量繁殖,阻塞鳃部的血液流通,妨碍呼吸。严重的鳃丝发黑、霉烂,引起病虾死亡。

防治方法: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保持水体中溶氧在每升4毫克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用每立方水体0.5克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溃烂病

病原与病症:此病是由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感染初期病虾甲壳局部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严重时,出现较大或较多空洞导致病虾内部感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运输和投放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均匀,防止虾因饵料不足相互争食或残杀。发生此病,用每立方水体15克~20克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泼洒。每667平方米用5千克~6千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或用每立方水体0.5克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生石灰与二氧化氯不能同时使用。烂尾病

病原与病症:由克氏螯虾受伤、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引起。感染初期病虾尾部有水泡,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的恶化,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溃烂掉落。

防治方法:运输和投放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匀,防止虾因饲料不足相互争食或残杀。发生此病,每立方米水体用茶粕15克~20克浸液全池泼洒;或每667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5千克~6千克溶水全池泼洒。

肠炎病

病原与病症:主要是因为食用了不洁的食物,或消化系统由寄生虫寄生而受损引发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感染初期病虾食欲减退,继而不食,向浅水区、岸边靠近;消化道充血肿胀,有很多淡黄色的黏液,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会死亡,还会引起其它健康虾的感染,其来势较猛,后果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使池水呈弱碱性、溶氧充足,严格执行“四消四定”措施,在夏季加深池水,使水温变化较小。每667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5千克~6千克溶水全池泼洒或每立方水体0.5克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纤毛虫

病原与症状: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有聚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幼虾、幼体和受精卵的体表、附肢、鳃上等,大量附着时,会妨碍虾的呼吸、游泳、活动、摄食和蜕壳机能,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在鳃上大量附着时,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甚至会引起虾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幼体患病期间,虾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幼体活动力减弱,影响幼体的发育变态。该病对幼虾危害较严重,成虾多在低温时候大量寄生。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对该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用3%~5%的食盐水浸洗,3天~5天为一个疗程。用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季铵盐含量为50%)全池泼洒,浓度每升0.3毫克。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注意虾池的环境卫生,经常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聚缩虫

病原与病症:病原为聚缩虫,症状为克氏螯虾难以顺利脱壳,病虾往往在脱壳过程中死亡,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体。发生此病可经常大量换水,减少池水中聚缩虫数量。 钟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8 11:0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