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家禽养殖大省,优质鸡地方品种资源丰富,崇仁麻鸡、泰和乌鸡、宁都黄鸡等一批地方优良品种“名鸡”是我省农副产品的“名片”。在H7N9禽流感疫情的阴影下,这些有着悠久养殖历史的“名鸡”主产地也成了受损最严重的“灾区”。 目前,宁都、崇仁等地政府已经纷纷出台政策,对养殖户施以援手。但是,“名鸡”要突破禽流感的阴影,仍然任重道远。 “名鸡”主产地成“重灾区” 5月9日下午,宁都县黄鸡协会会长涂波涛接到县有关部门电话,参加次日举行的宁都黄鸡获中国驰名商标的授牌活动。 这原本是当地黄鸡养殖户集体欢呼雀跃的时刻,但是,现在他却笑不出来,因为全县有100多万只原本应该上市的鸡还压在鸡舍里。 据当地相关部门调查,疫情发生前的3月份,全县外销肉鸡170万只,而4月份只外销肉鸡95万只。全县现有规模养殖场(户)630家,存栏肉鸡696.2万只,预计5月份压栏数量将超过200万只。 宁都黄鸡、泰和乌鸡、崇仁麻鸡等“名鸡”均有悠久的饲养历史,都属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产业规模相对较大。宁都黄鸡年出栏达3000多万只,产值达6亿元;泰和乌鸡年出栏量1000多万只;崇仁县麻鸡年饲养量达6000余万只。因此,在禽流感疫情的冲击下,“名鸡”主产区也成了“重灾区”。 涂波涛说,宁都黄鸡养殖成本每公斤18元左右,疫情发生后,肉鸡价格由3月份的每公斤18.4至19.6元跌至现在的每公斤不到8元。而且还无法实现正常销售,致使大量存栏,养殖户还要每天供应饲料,加剧亏损程度。疫情发生至今,已造成该县黄鸡产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万元。 彭建军是泰和县的乌鸡养殖大户,年出栏量达200万只。目前乌鸡存栏量有2万多只,其中七八千只蛋鸡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产蛋量明显下降,但由于市场萎缩,至今还压在鸡舍里。 “每天亏损两三千元,如果再持续下去就吃不消了。”彭建军无奈地说。 陷“卖不掉养不起”窘境 上海、南京、杭州、福州、南昌等城市自上月起相继暂停活禽交易,而这些城市是我省活禽的主销区。因此,我省家禽养殖户陷入了“卖不掉又养不起”的窘境。 涂波涛说,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许多人“谈鸡色变”,市场瞬间萎缩。宁都黄鸡销售减少,价格持续下跌。尤其是我省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按规定,当地停止开具销往广东、福建等外省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仅在省内部分地区销售,黄鸡销售更是进入了“冰冻期”。 无奈之下,养殖户只能采取自救措施。陈小宝是宁都黄鸡的养殖大户,养殖场年出栏量20万只,目前存栏量有4万多只,其中有1万多只鸡本应在半个月前就上市。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