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供应充足、物美价廉的优质肉类。在美国、巴西等国家,鸡肉已经发展成为超过猪肉、牛肉的第一大肉类消费食品,年人均消费鸡肉40多公斤。鸡肉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为了更好地提高食品安全,完善肉鸡产业链,山东华牧天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民和业内专家一起向今年的省“两会”提交了提案。 据刘玉民介绍,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肉鸡产业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农牧业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 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违规用药问题,已成为阻碍这一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虽然发展迅猛,但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少问题。”刘玉民介绍,特别是肉鸡养殖业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阻碍这一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他分析说,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饲养方式落后,目前肉鸡养殖主要有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两种方式,养殖过程与粪污处理两个环节脱离,鸡舍环境状况恶劣,鸡粪不但污染空气,还导致地下水资源受损,成为另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他认为药鸡事件的出现关键在于管理不规范。为了促进肉鸡的生长,提高肉鸡的抗病力,养殖户及企业在肉鸡养殖过程常违规过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肉鸡产品抗生素残留严重超标。药残超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国外借口肉鸡养殖环境恶劣、肉鸡福利差、药残超标等贸易壁垒限制我国肉鸡产品的出口。 同时,药鸡事件还使养殖风险加大,养殖积极性受挫。他表示,肉鸡养殖的风险主要是行情风险和疫病风险,这两类风险都在逐渐加大。原因其一是饲料原料、鸡苗、能源及人工成本涨价造成养殖成本逐渐加大,10年来养殖成本提高了一倍多,而商品肉鸡的售价平均提高不到70%,严重挤压利润空间,使行情风险提高数倍;其二是疾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预防和治疗,表现为新病、抗药菌株及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大病及不治之症增多,混合感染越来越严重,致使疫病风险大大提高。 “纵观养殖现状,规模大,技术好的养殖场抗风险能力较强,小规模的养殖户大多赔本赚吆喝。现在的养殖变成了技术活,不是谁想养好就能养好的,养殖壁垒越来越高。”刘玉民举例说,有些养殖户原先是一年养4批鸡每批5000只,3批挣1批赔,挣的时候一批能挣一万多,赔的时候一批赔2千左右,现在是1批挣3批陪,一批能挣5千左右,但赔的时候一批能赔上万元甚至血本无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