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清晨,厚重的雾霾将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层层笼罩,能见度不足10米。一个月前,另一场“雾霾”突然造访这里。 2012年12月18日,在央视“白羽速生鸡”报道中,隶属于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000876,SZ)的青岛田润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润食品)便牵涉其中,在603省道一侧、崔家集镇政府以东1.5公里处,坐落着田润食品。该企业停业整顿后于今年1月2日复产。但是,生产线也是停停开开,处于间歇性复工。 如今,“药鸡门”刚好满月,祸因大多指向养殖户。那么,曾经支撑新希望六和快速扩张的“公司+农户”模式,其质量控制体系如何?公司与农户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这与“药鸡门”的出现又有着什么关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青岛、潍坊、临沂、济宁等地调查后发现,依托在一纸合同之下的“公司+农户”模式,更像是一份购销合同,而公司对源头的质量控制形同虚设。 新希望六和屠宰量骤降 “药鸡”引行业阵痛 “自从央视报道后,养鸡场对于外地口音的人,就像打了预防针一样,要是再遇到记者暗访,对他们来说,可要命了。”提及“药鸡门”事件,胶东人的形容不乏幽默,但又很直白。 事实上,“白羽速生鸡”的报道虽已过去一个月,但事件对“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中各环节的影响,才开始凸显。 屠宰量下降、养殖户暂停养鸡,该事件所涉及的新希望六和旗下相关产业不得不面对这一尴尬处境。 大幅下滑的屠宰量 “8万、6万、4万……”肉鸡屠宰量何时触底,崔勇(化名)心里也没谱,他今年25岁,在六和集团平度屠宰场已有接近6年的工龄。 自1月2日复工以来,与之前日最高屠宰量曾达10万只、10多个小时连续作业的运转率相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了该厂目前的写照。 此前,有媒体曾将平度称为六和集团起家的地方,而六和集团平度屠宰场也不过是当地人的通俗叫法,“青岛田润食品有限公司”才是这里正式的称呼。 1月12日上午,在田润食品厂区西北角的水泥路面上,一只被车轮碾压过的白羽鸡尸体,残留的鸡爪、白色羽毛,似乎在诉说这曾是众多白羽鸡生命终结的必经之路。 从出生到屠宰,40几天的短暂生命周期,对于年屠宰量过亿的新希望六和而言,这些白羽鸡也只不过是其生产中的匆匆过客。 在去年12月18日,央视第13套“朝闻天下”节目播出题为《40天长5斤,白羽鸡如此速生》的报道,一夜之间,肉鸡行业引起关注。 据悉,报道中涉及六和集团平度屠宰场宰前检验不严格,以及六和签约养殖的平度市袁家村养殖场违规用药等问题。随后,六和平度屠宰场开始整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