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白羽肉鸡“长得快”等问题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愿就相关问题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白羽肉鸡引自欧美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家禽业和国民经济一样,从萧索中起步。当时,我国的肉鸡品种主要是地方土鸡,饲养周期长,产肉率低,不能满足人们的肉类消费需求。然而,培育快速生长的肉鸡品种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于是我国便从国外引进已经经过多年育种,比较成熟的肉鸡品种。这种肉鸡,生长速度快,又能节约粮食,因为长着白色羽毛,我国的家禽从业人员便称之为“白羽肉鸡”。 世界人民都在吃 白羽肉鸡的品种有很多,比如艾维茵、红波罗、红宝等,后来罗斯、海波罗、科宝、哈伯德、萨索、AA等也曾来到过中国。随着国外育种公司的并购,全球80%肉种鸡市场被三大家禽育种公司(美国科宝公司、美国安伟捷公司和法国哈伯德公司)所掌控。目前,我国的人均鸡肉消费量已从1984年的1.03kg增长到9.05kg。从世界范围来看,白羽肉鸡是全球第一大肉禽来源,世界人民都在吃,澳大利亚人均年鸡肉消费量38.69kg,巴西人均年鸡肉消费量36.13kg,美国人均年鸡肉消费量43.91kg,泰国人均年鸡肉消费量11.90kg。 白羽肉鸡可以“长得快”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指出,白羽肉鸡生长速度快最重要的原因是“品种的选育”。而“长得快”亦或是“长得慢”主要依赖于遗传性状的选择。美国paulsiegel教授在1957年以白洛克鸡为素材,将同一批鸡向“快长”和“慢长”两个方向选育,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今,两个来源相同的鸡体重竟然相差了9倍。当然,白羽肉鸡“长得快”除了品种选育的因素以外,科学的饲料配方、有效的防疫和科学的饲养与管理也必不可缺。 养殖模式升级,规模化、标准化是趋势 过去一段时间,“公司+农户”是产业主要的饲养模式。这种模式曾为产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以及优质低价畜禽产品的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千家万户的养殖模式比较复杂,疾病防控难度大,容易产生用药不规范等问题。今后,龙头企业在继续为农户提供“N统一”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合同农户的服务、引导和监管工作。“N统一”通常包括,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供药,统一防疫,统一回收,统一屠宰,统一管理等等。 未来,白羽肉鸡的养殖模式将从以“公司+农户”为主逐步向“公司+家庭农场”以及“公司+自养基地”转变,产业将向着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加速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