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杏仁”更名后能否逃责? 14日,由美国扁桃仁假冒大杏仁引发的一起公益诉讼在深圳罗湖区人民法院开庭。此次法庭答辩中,被告沃尔玛代理律师否认其销售的“盐焗带壳杏仁”和“盐焗杏仁”属于扁桃仁,坚持认为是杏仁。 近段时间来,在中国市场长期销售的“美国大杏仁”实为“扁桃仁”一事被媒体披露后,引起广泛关注。 原美国加州杏仁商会上周在北京宣布,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美国大杏仁”更名为“巴旦木”,并称“该组织今后在市场营销、宣传等资料上将使用这一名称”。 然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美国大杏仁”改了名儿是否就可以将自己的过去一笔勾销?或者说,利用虚假名称获取利润能否通过“改名换姓”方式逃避追责? 早在2007年9月,中国林业部门就针对容易引起歧义的“巴旦杏”(扁桃仁俗称)名称问题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和论证,结论是将扁桃仁的俗称“巴旦杏”更名为“巴旦木”,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进行了公布,2008年5月1日实施。 尽管法律法规写得很明白,但是使用“美国大杏仁”这一虚假名称的当事人,如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对其“去伪存真”问题一直遮遮掩掩,试图混淆视听。 一些经济和法律界人士指出,长期以来,使用“美国大杏仁”这一虚假名称,导致中国消费者“误认误购”,当事人获取了巨大商业利益,如今既不认错也不道歉,反而借口词典翻译问题进行搪塞,这样做是无法交代过去的。 中国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分析,“美国扁桃仁”以“大杏仁”名义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销量逐年增加。保守地计算,1975年-1980年,增幅为10%;此后逐年增加,2005年-2012年,增幅已达100%。 根据美国方面提供的有关数据,近年来,美国扁桃仁(即所谓大杏仁)总产量大约100万吨,其中出口到中国市场占10%-12%。另据统计,在中国零售市场上,新疆出产的扁桃仁(巴旦木)最高价格为每公斤50元,最低价格为30元;而以大杏仁名义售卖的美国扁桃仁最高价格为每公斤120元,最低价格为90元。 根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北京科技大学理学院统计系教授、国际统计学会会员王见定计算发现,仅2006年到2011年,中国消费者因为美国扁桃仁假冒大杏仁在中国销售,至少多花费了185亿多元(以2011年价格为基准),其中大部分被中国经销商获取,还有一部分被美国经销商获取。 法律界人士指出,既然有关扁桃仁名称的法律法规已经公布,中国相关行业组织及部门就应统一使用规范名称,而不能继续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俗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