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从市畜牧局了解到,近十年来,我市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着力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市畜牧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据了解,2011年,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115亿元,实现增加值5.5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7%。全市新增各类标准化养殖园区255个,总数达到1162个。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的企业(园区)132家。近年来,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两次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场会、两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现场会,学习我市经验。 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全国领先。我市先后引进建设了叶县双汇20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以及三源牧业、瑞祥牧业等40余家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双汇加工龙头为带动的优质生猪出口基地。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形成了以128家标准化养殖企业(场)为主的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目前全市规模养殖企业(场)生猪年出栏量占全市出栏总量的70%。 优质乳品生产加工基地初具规模。我市引进了河南伊利10万吨乳品加工企业,并以此为带动,建立了源源、思源、汝源、合源等28家现代化奶牛养殖企业(场),形成了河南伊利加工带动型的优质奶源基地。 郏县红牛高端牛肉开发框架初步形成。以国家级保种场——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为基础,全市建设了10个大规模郏县红牛良种繁育场;建立了郏县古尔巴尼、叶县国润两家高端牛肉加工企业,年屠宰加工规模达到5万头;利用叶县、郏县肉牛大县项目,建设了56个郏县红牛育肥场,并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合作,进行标准化肉牛育肥模式的试验和推广,初步形成了郏县红牛保种体系、选育繁育体系、高端牛肉开发研究与利用体系,郏县红牛高端牛肉开发工作正稳步推进。 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优势突出。我市丘陵山区面积大,旅游资源丰富,因地制宜,推广了标准化百只羊群养殖模式、山区围栏养鸡养殖模式,形成了以河南大尾寒羊、尧山白山羊和豫西脂尾羊为主的10万户百只羊群标准化优质肉羊生产基地,以40个山区围栏养鸡为主的旅游带动型绿色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畜牧产业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市现代养殖合作总社,今年又按照畜种成立了5个中心合作社,28家养殖分社,361家基层养殖协会,组建了5个培训中心,成立了畜牧合作总社经营性实体,畜牧产业化组织框架基本形成。 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日益严格。全市确立了284个市场准入定点单位,在市区定点屠宰场和畜产品经营单位建立了8个畜产品快速检测室和93个畜产品质量监测点,着重强化了畜产品产地环节、屠宰环节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的检疫、监测与监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