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家禽 国内家禽 查看内容

临潭:在转型中稳步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

2012-10-23 10:21| 发布者: yisiyi| 查看: 687| 评论: 0

摘要: 2012年,临潭县农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1号文件、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核心提示: 2012年,临潭县农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1号文件、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牧业,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按照“因地制宜、优化结构、科学指导、农牧结合、大力发展具有临潭特色的高原生态农牧业” 的发展思路,依托农业资源优势,立足市场调结构,因势利导建基地,以点带面树典型,强化科技增效益,整合资源举龙头,狠抓项目强基础,促进了全县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全面稳步转型发展。

  基本概况

  临潭,古称洮州,地处秦岭山脉西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东邻岷县,北接康乐、渭源两县,西南与卓尼县插花接壤。平均海拔2825米。气候属高寒干旱区,年平均气温3.2℃,降水量518毫米,无霜期65天。干旱、冰雹、霜冻、洪涝等灾害频繁,年年有灾,系国扶贫困县。全县辖3镇13乡、141个行政村、723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15.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4.2万人,占总人口的92.8%;全县总土地面积1557.6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6.52万亩,农业增加值21900万元;草山面积123.16万亩,各类牲畜存栏23.3万头(匹、只)。有汉、回、藏、蒙古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临潭县农牧局下辖8个事业单位和19个兽医站,有行政管理人员55名,农牧科技人员177名,其中副高2名、中级47名。

  农业实现转型提质增效

  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各项指标稳步增长。采访中临潭县农牧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为民告诉记者:“我县农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及关心支持下,在主管领导的亲切指导下,在全县各乡镇的全力配合下,农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基地化生产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完成药材、油菜、青稞、豆类、马铃薯等基地建设。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种植业发展迅速,全县建设蔬菜日光温室399座,蔬菜大棚150座。其次是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全县共建成金洮、华新、弘泰和、高原绿色加工厂、精淀粉加工等各类种养殖加工业为主的企业11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认证1家。

  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22家。其中潭绿青稞燕麦和雯商中药材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经纪人、贩营运大户等中介服务组织逐年增加,带动贩运大户500多户。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日趋成熟。全县共有耕地26.52万亩,土地流转面积2.8万亩,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为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各项指标稳步增长,全县推广优质油菜基地面积5.76万亩,其中:推广杂交油菜3.5万亩,较计划增长40%;完成藏中药材基地面积10.04万亩,较计划增长0.4%;完成青稞基地面积1.66万亩,较计划增长10.7%;推广脱毒马铃薯面积1.21万亩,较计划增长21%。粮、经、饲三元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农业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йվ΢Źں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4 00:0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