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顺义区的北京青神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在董事长石春鸿的带领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顺义区苗圃基地里,摸索出一个新的林下经济养殖模式,让养殖更加生态环保、一举多赢、效益巨大。 “环保鸡”产出“环保蛋” “鸡吃林中草,草肥林中鸡;鸡肥林中土,土壮林中树;鸡是除草鸡,草是鸡口粮;循环利用好,生态又环保!”这个顺口溜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农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刘志诚参观北京青神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林下经济时有感而发创作的。 9月29日上午,北京的天气格外晴朗,记者在位于顺义区杨镇北京青神园林苗圃基地里,看见木质的鸡舍一字排开,一群群散养柴鸡正啄草吃虫。渴了,就在旁边的水槽中饮水,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到处都能看到散养柴鸡快乐的身影,这种独特的放养方法就是目前发展林下经济养殖的一种独特方式。 公司董事长石春鸿说,他从2008年开始林下养殖,尝试养殖鸡、鹅、猪、羊,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现在的模式经营,真切地感受到林下经济带来的巨大效益。他告诉记者,一亩地种树,从育苗到长成树要五六年,年收入在每亩2000元左右,养鸡之后农药化肥的钱省了,还有鸡肉、鸡蛋的产出,每亩年产值能达到1万元。种树和养鸡及种草药可产生循环效益,省去树林除草、除虫以及肥料的费用,同时又让鸡成为“环保鸡”,产出“环保蛋”。 “你们发现没有,这里虽然养了一万多只鸡,但很少发现苍蝇蚊虫,这些蚊蝇虫卵都被鸡给吃了,这都是鸡的功劳。”石春鸿说,搞林下养殖,使人禽隔离,减少禽类疾病的影响。林木也为畜禽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林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聚集在林下形成林下动物的“天然氧吧”。动物排泄物产生的氨气、二氧化碳等又作为林木的叶肥及光合作用原料促进其生长。除了养殖森林鸡,记者在苗圃基地了解到,工作人员正在试验林下种植板蓝根、蒲公英等中药材。 石春鸿是个比较“较真儿”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务实,甚至要有科学数据对比才能相信。在没养过鸡的林地和养过鸡的林地,石春鸿专门请市里专业机构进行氮、磷、钾、含水量等成分的测试,发现土壤成分数据大不一样,养鸡的林下土壤肥力大大增加,这更坚定了他投资林下经济的决心。 无论是平原大造林还是现有林地都将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中心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三分之二都为山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0%的北京来说,发展林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农民每亩纯收入最少6000多元 林下经济养殖到底能节省多少钱?石春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以200亩林下经济养殖为单位,养殖周期为800天,这样一只母鸡一共可以生产100个鸡蛋。根据试验表明,如果利用目前北京平原造林的机遇,进行林下经济养殖的话,除去各种支出和人工费用,每年每亩至少收入6100元,如果按照每个农民看护10亩林地的效益计算,每年的纯收入就达到6万多元,这对于广大护林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富增收的好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