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 鲍俊凯(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副司长) 肉鸡产业是一个非常高效的产业,一方面是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肉鸡5周体重就能达到2千克,国内饲料转化率最高的已经达到1.8比1,比猪的饲料转化率高50%以上;另一方面,肉鸡的生产周期比较短,5~6周龄即可上市;第三,肉鸡的饲养适合集约化生产,饲养密度大,经济效益好。从这些角度考虑,肉鸡产业就是一个低碳的产业。 从我国肉鸡的发展历程来讲,起初都是家家户户养殖的,后来发展到公司+农户,现在集约化、现代化饲养已经普遍开始。产量从起初的每年几万吨,到后来的几百万吨,再到现在的1500万吨。我国肉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从中国人口规模、土地面积考虑,肉鸡产业还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今后十年,如果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发展到2000~3000万吨的水平是很有可能的。 1 环境因素 养鸡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没有良好的环境是养不好鸡的,外部环境中的水、空气、人流、物流都要控制。如果把鸡舍建在一个人口密度比较高、交通状况比较繁华的地方,对疫病防控难度就会很大,而现在选择适合养鸡的良好环境很困难。虽然目前养鸡在畜牧业中对环境污染最小,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养鸡业的发展,会对养殖场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废水、废污要处理好,现在对养禽业粪污的处理已经有了很好的技术,尽量能制成有机肥利用起来。养鸡对环境会造成影响,环境又制约养鸡业的发展。如何克服这些因素,是养鸡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2 生物安全 2004年发生禽流感,对家禽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大家可能对此记忆犹新。那时候我还在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对外出口,对内种鸡、肉鸡的销售都受到很大影响,人们不敢吃鸡肉、鸡蛋,给行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要搞肉鸡养殖,就一定要搞好疫病的防控,包括对病死鸡的处理,不要看到不行了,就拿去卖,因为有的鸡是烈性传染病造成的死亡,屠宰时如果废污废水到处排放,将会造成疫病向外传播的可能。 疫情疫病对出口的影响也很大,原本有机会向日本、韩国、欧洲等地区出口生鸡肉,但由于疫情疫病的影响,现在生鸡肉无法出口,只能出口熟食,而且美欧还不要。肉鸡出口每年仅40万吨,这种情况维持了很多年,拓展出口市场难度非常大。 3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问题,不用我多赘述,大家可能深有感触。1993午克球粉事件,药残问题整整影响我国出口3个月,损失约5000万美元。国内食品安全也不容乐观,饲料的问题、用药的问题、加工环境过程中的问题、运输销售中的安全问题,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令最终的产品出现问题,最终产品出现问题就可能毁掉一个企业、甚至毁掉一个产业。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