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林下经济发展态势见好,加之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大力度地促进了林下经济的推广。这是一项真正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林业资源的高效养殖模式,值得广大养殖户学习和借鉴。 专家指出,林禽模式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又又巧妙地消灭了林间杂草和各种害虫,保护了森林资源,强化了林间管护,促进了林木生长。同时,依托林地散养的鸡鸭,蛋和肉的品质都要比普通鸡鸭好,林禽共生,两相得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林禽模式投资周期不长,回报率较高。 以下是三个成功的养殖实例: 一、杨树林里养鸡 桐柏县平氏镇北东村的孙国华就利用这种模式在杨树林里养起了鸡。据他介绍,养鸡之前要整理林下空间,翻土、消毒这两项工作每年都要进行,这在不经意间促进了杨树的生长,排入林地的鸡粪又可以为杨树添加肥料。所以树也长得旺,鸡也长得肥。 孙国华是去年2月开始在杨树林里养鸡的,首批购进雏鸡1万只,后期补栏8000多只。绿草、小虫子,加上玉米、小麦等原粮,孙国华的柴鸡长得很快。5个月后,公鸡已经可以陆续出栏,母鸡也开始下蛋了,当时的市场价是公鸡每公斤36元,一枚鸡蛋8毛。“去年7月底,有人来买公鸡,过完秤,3只公鸡卖了184元钱。”林子里现在还有4000多只鸡,孙国华已经挣了十来万块钱。 不仅如此,她还介绍,杨树林曾遭受杨小舟蛾等昆虫侵袭,受损严重的杨树几乎找不到完整的树叶了。但养鸡的杨树林里,杨树叶片不仅完整,而且油绿发亮。原来杨小舟蛾的蛹出土后,往往藏身林下的草丛中,因为林下的草被鸡吃光了,所以,蛹无处藏身,一出来就被柴鸡给吃掉了。 二、桃林深处放鹅 桐柏县平氏镇康庄村的沙红桃种植基地里,村民郑文合正忙着养大白鹅。 郑文合是桐柏县顺贵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这些天,大家正忙着给400多亩桃树锄草,一天要请30多个人,每人50块工钱,锄一遍草就得六七千块钱。又因为天气湿热,锄过的地过十来天草就又长了出来,还得请人锄草。 合作社理事长杨春贵召集大家一起想办法,这一想,办法还真出来了——林下养鹅,鹅吃草,粪肥田,一举两得。 不仅如此,“买的小鹅一对25元,前几天,有人出价100元呢。”郑文合说,“多少钱都不卖,你看看鹅吃过去的地,光秃秃的,多干净。再说,等过些天下了蛋,还能卖鹅蛋呢!” 这片桃林有100多亩,养了2000多只鹅,郑文合直后悔买少了,现在天热,想买都买不到。 三、河畔林地赶鸭 于海军是西峡县丁河镇简村的农民,在河畔的这片杨树林里,他已经养了10年鸭。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