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生活观念的引导下,农村养鸡业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生态养鸡。所谓生态养鸡,也叫“家鸡野养”,就是把鸡群放养到自然环境中,期望通过自然环境的熏陶和有机食物的养育,让鸡肉、鸡蛋恢复应有的天然优良品质。从已有的养殖实践看,生态养鸡能大幅度节省饲料、药物和人力投入,成本低、售价高,再加上纯天然,没有污染,鸡肉、鸡蛋风味独特,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如果再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做文章,市场空间会更加广阔。但是,生态养鸡并不是一些人想象得那样,随随便便就可以取得成功,失败者也不乏其人,在实施养殖前,必须充分了解其中的学问和技巧。 选对品种 生态养鸡最好选用当地土鸡品种,如河北纯种柴鸡,浙江的仙居鸡、肖山鸡,上海的浦东鸡,河南的固始鸡,湖南的桃源鸡,辽宁的庄河鸡,广东的惠阳鸡、杏花鸡、三黄鸡、清远麻鸡,山东的寿光鸡,北京的油鸡,吉林的草原鸡等都是优良的地方品种,它们大多体型小巧,反应灵敏,活泼好动,适应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宜放养。各种叫不上名称的土杂鸡,也都适宜于野外生态放养。相反,那些先进的蛋鸡和快大型肉鸡品种,大多体型笨重、神经敏感、抗病性差,野外放养很难成功。 建好鸡棚 生态养鸡也需要鸡棚,这是鸡晚间宿营的重要场所。鸡棚位置要高,背风向阳,视野开阔,不能积水,不能形成“窝风”,门前有足够的空闲地。鸡棚可采用永久性的砖瓦结构,也可采用简易的草木结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有坚固的结构,有良好的遮风挡雨功能。简易鸡棚屋顶应覆盖3层,由内向外依次是苇箔、油毡或薄膜、草苫,顶部用草绳或铁丝固定结实。为防止敌害侵袭,窗户要钉铁丝网,门口封闭要严实,地面要夯实,也可使用三合土或水泥结构。鸡群白天外出觅食比较疲劳,晚上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场地,因此,舍内地面应铺设5厘米~10厘米厚的锯末或垫草。 改造环境 野外养鸡选用的生态区域,主要是草地、树林、野坡、果园以及高秆庄稼地等,鸡群的活动范围较大,尤其是荒山、树林中,野兽、野鸟较多,容易侵害鸡群的主要有狼、野狗、狐狸、黄鼠狼、獾、蛇等,雕、鹰等食肉猛禽也不容忽视。夏季雷雨多见,狂风、雷电、洪水也会对鸡群造成严重危害。为防止各种灾害和敌害侵袭,要对养殖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鸡群活动范围的边界上,应埋设1.5米~2米高的铁丝网或尼龙网;也可密集埋植树枝篱笆,配合栽种葫芦、扁豆、佛手瓜、南瓜等秧蔓植物加以隔离阻挡;种植带刺的洋槐枝条、野酸枣树或花椒树,阻挡人、兽的效果最为理想。草地、荒坡等野外放养环境内,适当搭建一些简易的小凉棚,凉棚顶部盖油毡,棚内铺垫干净的河沙,以便遮阳挡雨,满足鸡群临时休憩和沙浴的需要,凉棚地势要高,周边活动半径以不超过50米为宜。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