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县孔家村,该村可耕种土地分散,7000多亩的林地多覆盖着东北松。由于东北松是国家明令禁止砍伐的保护树种,村民们几乎什么也不能做。 去年9月份,南京农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的同学们来到该村看到这相情形,他们利用自已的专业知识就地取材,想出“松针育鸡、鸡粪育林”让村民致富的好法子,打造了一套生态的养殖方案,把溧水县孔家村农民们的普通鸡变成了“功夫鸡”,每斤可以多卖15元。 “松针磨粉是鸡的绝佳饲料,而鸡粪又成为了松林的天然肥料。”团队的白徐林佩同学是南农动物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让他第一时间想到了“松针育鸡”方案。于是团队决定,探索“松针育鸡、鸡粪育林”的循环农业模式,可以将普通的家鸡放养在孔家村的大片松林中。 有着养鸡致富梦的村民陶玉财一听到同学们的这个建议就非常兴奋,他主动拿出自家的20亩林地作为养鸡试点。 在科学的养殖理念和持续的跟进帮扶下,陶师傅第一批试养的青脚麻鸡的存活率高达95.5%。今年2月,第一批试养的600只麻鸡以平均22元每斤,即高出普通鸡约15元每斤的价格,销售一空,共计增加收入约4万元。 “我们将努力打造‘功夫鸡’品牌,并与村官和农户们一起探讨商标注册、商品名以及包装专利的申请。”同学们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