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30年的推广、普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85年开始,连续26年饲养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2010年我国禽蛋产量2 765万t,年创产值3 000亿元以上。日新月异的蛋鸡产业,推动着我国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带动上百万农民就业和增收,推广现代化蛋鸡养殖,成为各地政府采取的解决“三农问题”和带动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虽然我国是蛋鸡养殖大国,但是蛋鸡养殖生产水平并不高。目前我国蛋鸡养殖仍以中小型农村养殖户为主体,蛋鸡饲养规模主要集中在3000—5000只。在生产性能上,60—72周龄入舍鸡产蛋总重约15—17 kg,产蛋期存活率80%左右,料蛋比约2.5—2.8:1。 相对于我国的养殖情况,发达国家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体。例如:美国2.8亿只蛋鸡,前60名养殖场(户)饲养1.6亿只,占全国养殖量的61%;韩国1997年比1991年养殖数量增加26%,而饲养户却减少35%。在生产性能上:72周龄入舍鸡产蛋总重量18kg以上,产蛋期存活率90%以上,料蛋比2.2—2.3:1。所以说,我国蛋鸡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提高。 进入21 世纪,国家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利用市场和政策两个杠杆,全面推动了蛋鸡养殖场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同时,随着用工难、饲料成本增加等问题的出现和从业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蛋鸡养殖的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型集约化养殖场、养殖小区不断涌现,大型企业不断介入养殖行业,畜禽饲养集中度越来越高,大型养殖场配备AC2000环境控制系统、自动消毒设施、自动饮水系统、饲喂系统、风机-水帘降温系统等,使蛋鸡养殖业设施化程度明显提升,养殖效率也明显提高。随着从业群体的变化和养殖观念的转变,未来蛋鸡养殖的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将是必然趋势。 1、2011年中国蛋鸡产业形势 1.1中国蛋鸡养殖呈现三年一个周期 根据经济学理论,当供应大于需求时,价格就会下降;当供应小于需求时,价格就会上升。通过我国2003—2010年鸡蛋价格和养殖户的盈亏状况(图1)可以看出,养殖户呈现3年1个周期的变化规律。例如:2003—2005年是一个周期;2006—2008年是一个周期;2009年至今呈现一个新的周期。并且每个周期均表现为1年低、2年高的特点。在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中,2008和2009年鸡蛋价格较为稳定,平均在6元/kg左右,说明这两年蛋鸡存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供需差距不大。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