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6.33,0.00,0.00%)价格波动是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天然属性。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并没有公认的有效措施可以避免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因此,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要有一定的容忍度。 进入6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市场鸡蛋和大蒜价格结束了年初以来的下跌态势,而再度上涨,近期又有所回落。由此,细心的读者可能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时涨时跌已经有很深印象并心存疑问。如何看待农产品价格的时涨时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政府、消费者和农民又如何应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农产品价格波动是人为造成的吗 近年来,无论是买过菜的居民,还是卖过菜的农民,都经历过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遭遇。农产品价格“过山车”一样地波动,不仅造成居民困惑,也给农民的生产带来麻烦,不敢再生产。 比如,去年冬天一些农产区的大白菜每斤2分钱还卖不出去。今年年初一些城市的大白菜每斤也不过2角钱,但是到了4月份,大白菜价格一下涨到每斤2元钱。这是为什么? 每当某种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时,就有人责骂农产品流通商。这不奇怪。商人既掌握市场上供给信息,又知道需求信息,是最早发现市场上供求关系的人。当商人察觉到某种农产品供求关系偏紧时,就立即会涨价。同时为了赚更多钱,还会增加库存,减少销售,加剧供求矛盾,推升价格进一步上涨。当商人发现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时,就会减少对农民的收购,使农产品价格不但过度下跌,而且还导致农产品滞销。 当然,也有人为商人辩护。当今社会的农产品运销商不但工作极其辛苦,环境条件差,而且面对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能见到微薄的利润。比如,为了探究商人在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时的获利情况,曾有记者和研究者亲自跟随农产品运销商,从产地向农民收购农产品开始,到销地市场销售农产品结束全过程,并详细记录支出收入项目,结果往往是收不抵支。 当人们发现上述指责站不住脚的时候,又把矛头转向了市场摊位费和高速公路收费等中间环节上。甚至指责投机农产品而进行炒作的金融资本。认为,当今农产品价格过高,不是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而是农产品金融化所导致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了农产品价格的过度波动?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会有确定的答案的问题。 事实上,农产品价格时涨时跌是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具有客观必然性。或者说,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天然属性。 经济学用所谓的“蛛网理论”来解释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客观必然性。考虑到当前农产品价格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决策,但是由于生物的生长周期,当前的农产品价格只能影响下一个收获周期的农产品供给。这样,农产品价格对供给调节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从而带来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