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产品目前已经是我国肉类消费的第二大品种,鸡肉产业也是我国畜禽养殖产业中规模化程度最高的产业,规模化的养殖提升畜禽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全程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保障了鸡肉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白羽肉鸡的生产凭借规模效应和新技术的应用,商品肉鸡的生长周期缩短,有效地降低了鸡肉制品的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鸡肉在肉品中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去年,当猪肉价格居高时,鸡肉对猪肉的替代作用显现,有力地推动了鸡肉的消费增长,从而助推了白羽肉鸡生产的快速发展。 此外,自2009年8月30日起,中国对美国进口的白羽肉鸡征收反补贴税后,中国进口肉鸡产品大幅下降,国内肉鸡需求缺口放大。受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我国出口至日本的肉鸡量也有所增加,多重因素叠加拉动了鸡肉的消费。 肉鸡产业生产模式的比重变化 就国内肉鸡产业生产模式来说,国内肉鸡饲养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即农户饲养、基地饲养、公司自养。基地是指与公司有投资、合作、委托等关系的肉鸡饲养场。 一体化自养自宰经营模式与基地饲养的合作经营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肉鸡是否主要由企业自建饲养场饲养。采用一体化自养自宰经营模式的企业,集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整个生产过程由企业统一控制,企业投资大、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体系统一、产量稳定。在基地饲养模式中,要求公司对基地有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才能确保肉鸡产品质量的安全稳定。农户饲养由于受到资金量的影响,在设施、设备方面投入不足,阻碍了肉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随着肉鸡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肉鸡生产必然要走依靠科技、人才与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的道路,必然要走肉鸡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道路,这必将导致肉鸡产业生产模式的变化。笔者认为,肉鸡未来的饲养模式中,以农户饲养的生产模式比重会逐步降低,而以一体化与基地饲养的生产模式比重会相应地增加。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强化已挂牌示范场的监管,完善示范场生产信息数据库,淘汰不合格示范场工作的深入,标准化规模养殖日渐成为肉鸡生产中不可抗拒的大势。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集中资源,有利于养殖新技术的推广,有利于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及蔓延。 肉鸡养殖过程中更加凸显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已成为肉鸡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和温室气体减排,是提升肉鸡产业高度的必然举措。循环经济在肉鸡养殖中的推行会日渐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养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使肉鸡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质量、环保、效益同步增长转变。 肉鸡饲养中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鸡粪等混合物及污水,通过发酵处理后进行沼气发电,实现污染物的循环再利用,形成“鸡一肥一沼一电一生物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利用鸡粪经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经过提纯压缩后生成生物燃气。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需探索鸡粪污的微生物处理之路,实现以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养禽业。 摘自:中国畜牧兽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