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饲养 1、育雏期(0周~3周) 饲养目标是各周龄体重适时达标。据资料介绍,1周龄末体重每少1克,出栏体重将少10克~15克。为了让1周龄末的体重达标,第1周要充分饲养,喂高能高蛋白日粮,能量不能低于每千克13.37兆焦,蛋白达到22%~23%,可在每百只肉鸡添加蛋黄4枚、奶粉100克,并用速补-14饮水1周。2周~3周适当限饲,防止体重超标,以降低腹水症、猝死症和腿疾的发生率,此期饲料中蛋白不能低于21%,能量每千克12.46兆焦~13.37兆焦。 2、中鸡期(4周~6周) 是骨架成形阶段,饲养重点是提供营养平衡的全价日粮,此期饲料中蛋白应达到19%以上,能量维持在每千克13.38兆焦。 3、育肥期(6周至出栏) 为加快增重,饲养中要增加日粮能量浓度,可在日粮中添加1%~5%动物油脂,此期饲料中粗蛋白可降至17%~18%。 严格管理 1、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适宜是养好肉子鸡的关键,能提高肉鸡成活率的施温程序为1日龄~3日龄33℃~35℃,4日龄~7日龄32℃,第2周29℃~32℃,第3周26℃~29℃,4周后18℃~25℃。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肉鸡健康生长,相对湿度以0周龄~2周龄65%~70%,3周龄后55%~60%为宜。 2、低密度饲养 目的在于提高肉鸡的均匀度和出栏率,推荐密度为第1周每平方米30只~40只,第2周每平方米20只~30只,第3周每平方米15只~20只,第4周每平方米10只~15只,5周后每平方米6只~10只。 3、控制光照 为了降低猝死症、腹水症和腿疾的发生率,中鸡期应适当限制光照,其程序为1日龄~3日龄24小时,4日龄~7日龄23小时,7日龄~42日龄16小时,42日龄至出栏23小时。 4、加强通风换气 目的是防止舍内有害气体超标,影响肉鸡生长发育,这一点在冬季尤为重要。 5、注意更换垫料 垫料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如潮结、发霉应及时更换。 预防鸡病 1、肉鸡生产周期短,养鸡专业户必须重视常发病的预防,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好预防工作。 2、坚持全进全出饲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用药程序,重点控制鸡新城疫、传染性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白痢杆菌病、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疾病的发生。 4、搞好环境卫生和带鸡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5、强化饲养管理,提高鸡体抗病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