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我觉得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三聚氰胺”事件是他们的企业使用了“三聚氰胺”,我们的企业不是使用了“瘦肉精”,而是上游的产业使用了“瘦肉精”,产品流入到我们这里了。 《望东方周刊》:这个“本质区别”是怎么界定的? 万隆:他们是使用,我们是上游产品流入到我们这里。 “瘦肉精”的来源是制造“瘦肉精”的,是使用“瘦肉精”的。如果他们不造、不用“瘦肉精”,我们的猪肉产品就可以100%安全,不管在哪里买都是安全的。对我们这种肉类加工企业,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望东方周刊》:如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万隆:如果由政府在源头把“瘦肉精”问题闸死,把制造“瘦肉精”这些有害、有毒药品的厂堵死,企业就不需要承担高昂的检测代价。政府监管部门有责任净化这个市场,确保我们的源头安全。 “头头检”能坚持多久? 《望东方周刊》:作为肉类企业,应如何防堵“瘦肉精”? 万隆:从3月16日开始,我们企业要求全国所有的厂,全部由抽检改为“头头检”。我们现在要做两道检验。第一道检验,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按3%进行尿样抽检,每头猪检验都使用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两种试纸。抽验后,再把生猪的腹腔打开、从膀胱取尿样,进行“头头检”,如果发现“瘦肉精”检测呈阳性,我们再上机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验。如果生猪的膀胱里确实没尿,就取肝样,直接上机器检验。 《望东方周刊》:进行“头头检”,平均一头生猪的检测成本是多少? 万隆:每头猪的检测成本至少30元,一旦上机器检验,每头猪的检测成本至少300元。平均每100头猪,“瘦肉精”检测要达115次。 《望东方周刊》:进行“头头检”,屠宰业还有多大利润空间? 万隆:屠宰一头生猪最多利润是50元。仅“头头检”这一项,就吃掉我们利润的一半多。去年屠宰量是1350万头,按照这个屠宰量计算,仅“头头检”这一项,成本要增加4亿多元。 《望东方周刊》:双汇集团去年利润是43亿元,今年计划利润54亿元。在“瘦肉精”检测上多投入的数亿元成本,是多还是少? 万隆:已经不算少了。一年几十亿元利润是整个产业链产生的利润,包括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产业等。屠宰业没有那么大利润,今年计划屠宰量2000万头,利润可能到9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