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心远,巴州区恩阳镇人,1995年重庆大学毕业。2008年12月,杨心远投资50多万元开始自己的养鹅事业,并在第二年正式创办巴中市兴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回忆起当初刚踏上创业之路的艰辛,杨心远无限感慨。杨心远说,在商场奋斗了13年,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2007年,身心疲惫的杨心远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巴州区石城乡。 "回到家乡,我就开始犯难了,我到底能做什么呢?"杨心远说,当时他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找不到方向。想着含辛茹苦把自己养育成人的父母,杨心远告诉自己,决不能轻言放弃。有志者事竟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心远得知,鹅的肝脏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高档食品,素有"美食皇帝"之称,在欧美市场上极受欢迎。"我坚信,这个项目一定大有潜力可挖。"他告诉记者,考虑到家乡巴中拥有天然丰富的林业资源,还有传统的养鹅经验,他决定开始养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达一年的实验,小鹅繁育成功了,杨心远露出了欣慰笑容。 "我生在农村,从小生活在贫穷的家乡,早就暗下决心要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出一份力。"怀揣梦想的杨心远告诉记者,他决心要把当地老百姓都带动起来,让他们从养鹅中脱贫致富。于是,杨心远选择了公司加农户的运作模式,将部分养殖程序分包给村民,让所有的养殖户成为公司真正的利益主体,与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为了让自己招聘的工人能够长期扎根下去,杨心远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再三考虑,最后决定让公司全体员工以劳动力集体参股的形式成立股份公司,让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养殖事业中去。杨心远说:"这样既解决了公司人手不够的后顾之忧,又带动了老百姓增收致富,一举两得。" 养殖工人赵天喜原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家乡恩阳镇石城乡养殖杨心远提供的鹅苗后,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致富路。杨心远成立公司后,赵天喜便举家搬到了位于清江镇的兴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老板每个月给我们工资,享受分红,还给我们买养老保险。"赵天喜说,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刚过而立之年的杨心远,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颠沛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激情。小鹅在他的眼里,已经不再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而是他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公司将随着巴州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扶贫产业连片开发攻坚项目的具体实施继续做大做强。我要带领更多的养殖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杨心远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巴中网 作者:雷斌吉 韩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