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养猪 猪病防治 猪病诊断 查看内容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的鉴别诊断

简介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3-12个月龄的“架子猪”发病率最高。除猪以外,也可以感染其他家畜、家禽以及一些鸟类及鱼。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3-12个月龄的“架子猪”发病率最高。除猪以外,也可以感染其他家畜、家禽以及一些鸟类及鱼。人也可以感染发病,俗称为“类丹毒”病,从事畜牧、兽医、饲养、屠宰、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渔业等工作人员发生较多的职业性疾病。猪丹毒杆菌一般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中引起发病。也可通过食肉感染,如食用带有猪丹毒杆菌而未经彻底灭菌的腊味、香肠、火腿、盐腌肉和未熟透的大块肉,烹调中生熟肉交叉感染等。因此,猪丹毒也是人畜共患的疾病。

  一、活猪的检疫鉴别

  本病在临床上分为三种:急性病例呈败血变化;亚急性病例在皮肤上呈现疹块;慢性病例呈疣性心内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

  急性败血型病例:

  个别病例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数病例的症状为体温升高达42-43度。稽留、虚弱、不愿走动、有时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粟状,附有黏液,后期出现下痢。严重的呼吸增快,黏膜发绀。部分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位较多见,指压褪色,指去复原,病程为3-4天,不死转为疹块型和慢性型。

  哺乳仔猪、刚断乳的小猪,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情多数不超过1天。

  亚急性疹块型:其特征是皮肤表现出疹块。病初少食,口渴,便秘,有时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至41度以上,通常发病后2-3天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发生疹块,呈方块形,菱形,偶呈圆形,稍突于皮肤表面。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紫蓝色,压之不褪。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若病势严重的或久治不愈的,则有部分或大部分皮肤坏死,久而变成革样痂皮。注意这些疹块容易被黑毛猪的颜色所掩盖,检疫时须用手触摸体表,注意有否隆起的区域。

  慢性型:一般由上述两型转变而来,病猪消瘦,贫血衰弱,四肢关节,特别是腕关节、跗关节因发炎肿胀,故步态强拘,跛行或卧地不起;伴发心内膜炎时,听诊心脏有杂音,心律不齐,迫使运动则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后期部分病猪可能出现四肢脬肿。另外,有的病猪皮肤成片坏死,变为黑色而脱落。整个耳壳或尾部,甚至蹄壳也可因坏死而脱落。

  检疫中对本病的提示警惕症状:

  1、急性型:体温高达42度以上,呈稽留热,在耳、腹及腿内侧的皮肤出现红斑,红斑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指压褪色,指去复原。

  2、亚急性型:在颈、肩、胸、腹、背及四肢等处皮肤出现疹块,疹块比周围正常皮肤略隆起,有明显的界限,大小不等,多呈方形、棱形、不规则形、圆形;疹块的色泽最初为苍白色,以后变为鲜红或紫色或边缘白色,触摸时比正常皮肤硬些。

  3、慢性型:四肢关节,特别是腕关节、跗关节常发生浆液性纤维性关节炎;发生疣状心内膜炎时。听诊有心脏杂音,有的皮肤成片坏死而脱落,也有整个耳壳或尾巴全部脱落的。

  二、宰后对本病的检疫鉴别

  1、急性型

  其特征是除具有一般败血症的病理变化外,同时皮肤还出现丹毒性红斑,各天然孔黏膜瘀血,鼻、唇、耳及腿内侧等处皮肤和可视黏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切面多汁,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肝充血;心内膜小点状出血;肺充血,水肿;脾脏充血显著肿大,呈樱红色。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质地柔软,切面隆起,特别在脾头和脾尾的切面,脾白髓和小梁结构模糊,用刀背可刮下多量脾髓,变换切面角度,在明暗交替的瞬间,可发现比原有脾切面颜色为深的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边缘较整齐的小圆圈,其中心脾白髓,称为“白髓周围红晕”.消化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胃底及幽门部尤其重要,黏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发生出血性炎症。眼观肾肿大、柔软,在表面和切面常见针尖大或粟粒大的出血点。整个肾呈弥漫性暗红色,俗称“大红肾”.

  2、疹块型 皮肤的疹块与生前无明显变化。

  3、慢性型

  关节炎,关节肿大,有多量浆液性纤维性渗出液,黏稠或带红色。心内膜炎,在二尖瓣膜上有溃疡性或椰菜花样疣状赘生物。

  1、猪瘟与猪丹毒的区别

  检疫检验中对该病的警示性病变:胃和十二指肠急性出血性卡他性炎;全身淋巴结肿胀,呈弥漫性紫红色肾浊肿,暗红色伴发点状出血;脾肿大,樱红色,切面脾白髓周围有颜色深于随的圆形红晕,皮肤出现典型疹块,疣性心内膜炎,多发性关节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12下一页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1

支持

超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jie703 2011-2-24 14:52
好资料  谢楼主了
引用 shijiancun 2011-2-24 14:54
资料不错,学习了
引用 koko_zhang 2011-2-24 20:20
谢谢楼主了
引用 找平衡 2011-2-25 06:59
好资料,谢谢楼主了。。。。。
引用 lcqbj2008 2011-2-26 09:33
谢谢楼主,学些

查看全部评论(5)

最新文章

精彩专题

论坛推荐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8 04: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