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家禽 禽病防治 鸡病防治 查看内容

鸡只啄羽原因及治疗

2011-2-23 10:54| 发布者: 曹锦萍| 查看: 1323| 评论: 13|来自: 畜牧人

摘要: 鸡只啄羽、互啄,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从规模化养鸡开始即困扰养鸡界。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一、饲养管理1、饲养密度过高:一般而言,饲养密度过高,容易造成鸡只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 ...
  鸡只啄羽、互啄,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从规模化养鸡开始即困扰养鸡界。

  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

  一、饲养管理

  1、饲养密度过高:一般而言,饲养密度过高,容易造成鸡只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差,死亡率高及鸡只羽毛生长不良的现象。一般在冬季会增加鸡只饲养密度,而给饲、给水的空间不予增加,如遇到鸡只断喙不良,就更容易造成啄羽现象的发生。

  2、断喙不当:适当的断喙可减少饲料的浪费,更可避免啄羽机会,一般现场发现的啄羽和互啄都伴有剪嘴不当的现象。

  3、感染慢性或亚临床疾病:很多疾病会阻碍营养成分的吸收,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当营养成分吸收受阻时导致鸡只啄羽。

  4、光照强度:光线太强烈,鸡只过度兴奋,会造成鸡只互啄。只要控制于昏暗环境下,此现象就可改善。

  5、通风不良及氨气太高:通风不良会容易导致鸡只烦躁不安,紧迫及采食量下降。紧迫本身对某些营养成分的需要增加,再加上采食量减少,势必造成营养成分的缺乏。

  6、换料不当:现有饲养的鸡种均已经过改良,具有优良的遗传因子,其所摄入的营养成分先满足生长的需要,然后再满足羽毛的发育,如换生长期料太早,会导致营养成分的不足,产生鸡只啄羽和互啄。

  二、营养

  1、蛋白质:蛋白质含量过低和蛋白质品质差,氨基酸不平衡及消化吸收利用率低。

  2、含硫氨基酸:含硫氨基酸为羽毛的组成成分,但其必需满足生长后,才能用于制造羽毛,所以当鸡只吸收含硫氨基酸不足时,羽毛发育较差。

  3、赖氨酸:赖氨酸不足,也会造成羽毛问题。

  4、能蛋比:鸡只按日粮中的能量调节其采食量,如能蛋比过高,会造成鸡只摄入蛋白质不足,影响羽毛发育。长期饲喂低能量、低蛋白日粮也会造成严重啄羽,主要是能量与氨基酸之比不合理。

  5、钠和钾:钠和钾是维持体内渗透压、酸碱平衡、离子平衡的主要元素,如缺乏钠和钾,会导致羽毛生长不良。

  6、粒状饲料:颗粒饲料减少了鸡只采食的时间,使鸡有更多的时间养成啄羽的恶癖,所以颗粒饲料比粉状饲料更易引起啄羽。

  7、硫酸铜含量:硫酸铜含量过高会引起鸡只对胱氨酸的需求增加,而胱氨酸是羽毛生长的主要氨基酸。

  8、霉菌污染:许多霉菌分泌的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等会影响鸡只营养吸收及羽毛发育。

  三、品种

  1、品种之改良: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鸡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得到了全面改良,但需良好的管理、营养、环境及疾病控制等的配合。如某个方面出现问题,鸡只由于采食量不足导致营养缺乏,而鸡只首先满足生长,而后再制造羽毛,往往会发现鸡只羽毛发育差及啄羽现象。

  2、不同之品系:不同品系的鸡只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不同,最好不同品系的鸡只配合不同的饲料,一般比较好动的地方鸡更容易产生啄羽问题。 四、环境 1、湿度:于太干燥或太潮湿的环境和垫料中,鸡只会感到不适,而会互啄。 2、温度:于太闷热或光线太强之情况下,鸡只较易互啄。

  3、群体太大:养在大鸡舍的鸡只比小鸡舍之鸡只易发生啄羽现象。 以上为鸡只发生啄羽和互啄的四大因素,但一般发现现场的情形都是由二至三种以上的因素混合在一起,会造成严重的啄羽和互啄,如一只鸡被啄得出血,其它的鸡见到红色更去啄此受伤之鸡。

  假如发现鸡只啄羽或互啄时,可按以下方法治疗,将有助于改善:

  1、在1-2天内饲料中添加0.5-1.0%食盐,给予充足饮水,而后降到0.5%。

  2、在饲料中添加1-2%石膏粉。

  3、以蛋氨酸泡水饮用或饲料中添加。

  4、适当断喙。

  5、改善通风条件

  6、设法找出可能之原因,并加以改善。

  7、将被啄鸡只抓出,并涂上蓝药水。

本文内容由 fishemen 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wangqijun 2007-9-21 17:57
:xuehu: :xuehu: :xuehu:
:huahua: :huahua: :huahua:
引用 月亮花 2007-9-21 18:18
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楼主总结非常全面。环境、营养、卫生、行为生理都有影响。如果能在锌的利用率、胱氨酸或蛋氨酸以及有机硒方面作些文章,还是容易控制的。因为这些因子与皮肤和羽毛的合成密切关联。目前合成胱氨酸使用少,蛋氨酸也比较贵,使用一些加工质量较好的家禽副产品如市场上有销售的酶力肽、胱氨酸和蛋氨酸锌等,会有帮助。当然也要控制群体密度、空气清洁度,加强管理。
引用 trssjc 2007-9-23 21:39
此类问题在养殖场时有碰到.问题是多方面的.
引用 zouhang72 2007-9-24 20:56
好: 资料,分享:gongsi:
引用 xujinghua277 2007-9-24 21:17
:qinang: :qinang: :qinang: :qinang: :qinang: :qinang:
引用 crsshan 2007-9-24 23:08
:tiaotiao: :hihi: :hehe: :wwde: :sdsd:
引用 crsshan 2007-9-24 23:17
:tiaotiao: :hihi: :tiaotiao: :wwde:
引用 zxd0998 2007-10-2 15:52
原因比较多,除了一一排除,还能有什么办法,类似的问题也碰到过。。。。。。。。。
引用 王利权 2007-10-2 16:28
没有考虑粗纤维的问题
引用 牧业 2007-12-19 22:16
多谢各位高手指点,我学习到很多东西
引用 zqslc 2007-12-22 09:05
好资料,学习、学习。
引用 wenscjb 2007-12-22 09:15
很全面:xuehu: :xuehu:
引用 gaowa2004 2007-12-23 15:39
说的很好,值得思考

查看全部评论(13)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4 07:0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