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以来,养殖户对肉鸭啄羽现象反映明显增多,尤以换羽期多见,因相互追啄羽毛,引起鸭群骚动不安、叫声异常,当被啄者皮肤破损流血时,便会引起更多鸭只啄食而导致死亡。通过对肉鸭养殖户的现场调查了解,分析造成冬季啄羽增加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如下,供广大用户参考。 发病原因 一、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恶劣引起。进入冬季以后,考虑鸭舍的防寒、保暖因素,养殖户都要加大肉鸭的放养密度,对圈舍采取密闭方式以减少空气流量,限制鸭下水。这样一来,如果饲养密度过大、鸭的运动不足,圈舍通风不良,过于潮湿、一氧化碳等浓度蓄积超过鸭群忍受程度等都能诱发啄羽。众所周知,梳理和打扮自己的羽毛是家禽和鸟类特有的行为,肉鸭也不例外。鸭新生管羽很嫩,根部带血,初生时皮肤发痒。如果密度过大,鸭相互碰撞,痒感加剧;而冬季的低温高湿,特别是连续阴雨后,空气湿度更大,造成圈养鸭体粘糊粪便,不利于鸭对羽毛的梳理,导致鸭梳理行为过度,造成皮肤出血,引起群鸭的效仿追逐,造成啄羽。 二、蛋白质或维生素不足。日粮中蛋白质不足及缺乏维生素A 、B1、D 、烟酸时,鸭群发生啄羽癖的可能性更大。营养的摄入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的需要,特别是进入冬季后,由于气温的下降,鸭本身对饲料的维持需要量增加,如果延用夏、秋季的饲料投放模式,势必造成营养的进一步缺乏,加剧肉鸭啄羽。 三、微量元素、矿物质不足。多见于饲喂单一原粮的鸭群,因微量元素、矿物质不足而引起啄羽癖。 防治措施 一、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冬季适当加大饲养密度是经济的,与秋季相比,每平方米增加1-2只即可。2周龄以后的肉鸭,能够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应适当放养,为鸭提供充分的洗浴条件,保持鸭体卫生;及时冲洗圈舍,保持小环境的清洁卫生。 二、饲料配合适当。根据不同日龄饲喂相应全价料,日配料应添加全价料精或氨基酸、多维素、鱼粉及微量元素等,有条件的可适当添喂青绿饲料。 三、断喙。在肉鸭的饲养过程中,对个别有啄癖行为的肉鸭,要及时断喙,即将该鸭剃出后,用剪刀沿上喙剪掉喙尖约三分之一,能有效制止其啄食行为。 四、及时救助。发现啄羽现象,应及时隔离饲养病鸭,隔离后可用高锰酸钾液洗涤,涂擦紫药水治疗。 五、添加啄羽灵粉等药物。啄羽灵粉按每天每羽0.5-1.25克拌料喂饲,连用7天,一般能有效控制本病。 总之,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饲喂的不同品种、不同的季节和环境条件,对饲喂模式作适当调整,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获得最佳的养殖效益。 转自:第7936期 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