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发病初期常不被注意,仅见犊牛消化不良、下痢,随病程的延长,犊牛逐渐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1℃,常不愿行走。脐带与周围组织肿胀,触诊质地坚硬,患畜有疼痛反应。脐带断端湿润,用手压可挤出恶臭的脓汁,有的因断端封闭而挤不出脓汁,但见脐孔周围形成脓肿。病牛常表现为拉稀、肚胀、弓腰、瘦弱、发育受阻。如及时治疗,一般愈后良好。值得注意的是犊牛脐带炎与脐疝症状较相似,要注意区别,严防误诊。 二、病因 助产时脐带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犊牛互相吸吮,致使脐带感染细菌而发炎。饲养管理不当,外界环境不良,如运动场潮湿、泥泞,褥草更换不及时,卫生条件较差,也会导致脐带感染发炎。 三、预防 1、做好脐带的处理并严格消毒,剪脐带时应在离腹部约5厘米处剪断,再用10%的碘配将断端浸泡1分钟。 2、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运动场应经常消毒,褥草应及时更换,定期用1%~2%的火碱溶液消毒。 3、新生犊牛应单圈饲养,避免犊牛相互吮吸。 四、治疗 (一)局部治疗 1、病初期可用1%~2%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局部清洗,并用10%的碘酊涂擦。患部周围肿胀,可用青霉素60万~80万国际单位分点注射。 2、如已脓肿,应切开排脓,再用3%的过氧化氢冲洗,内撒布碘胺粉。严重时可用外科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并涂以碘仿乙醚(碘仿1份,乙醚10份)。 (二)全身治疗 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60万~80万国际单位一次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次,连注3~5天。如有消化不良症状,可给病牛内服磺胺脒、苏打粉各6克,酵母片或健胃片5~10片,每天服2次,连服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