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建鳝池。选择避风向阳、冬暖夏凉、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有长年流水更好。房前屋后的零星池、坑道、水沟都可以建池。池形随地形而定。如果方形最好切角建造,因为黄鳝在暴雨、霉雨或晚上往往会在池角处群集,如果池角小于90度,会影响生长。鱼池面积一般要求长5米、宽3米、深1--1.5米。池底最好是水泥底,池壁用水泥和砖砌成,内壁要光滑。池埂要高出四周20--40厘米,防止雨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埂顶部做成“T形以防黄鳝逃逸。池底可模拟黄鳝的自然生活环境投入较大的石块、大瓦块、树墩等,供黄鳝栖息。然后再铺设厚30--40厘米的有机质较多的粘土,土层软硬要适中,使黄鳝能打洞而洞口又不会闭塞。池水深度保持在10厘米左右,池的周围可种植瓜、豆、竹子等。池内适当种些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生态环境,供黄鳝夏天遮荫避暑、冬天保温防冻和净化池水。进水口用竹管或塑料管做成,高出水面30--40厘米,排水口一般安装在泥层线下,以能将池水排尽为宜。在距底泥10厘米的水平面安装一个溢水口,既可在灌注新水时将污水溢出,又可保持适当水深。排水口和溢水口要设在进水口对侧,各水口都要用金属网做好防逃装置。排水口平时要用木塞塞牢。 (二)引种放养。目前黄鳝有3种:第1种体色黄并杂有大斑点,这种黄鳝生长较快;第2种体色青黄,生长一般;第3种体色灰,斑点细密,生长较慢。3种应分开饲养。每年4--8月,选择健壮、无伤病的黄鳝作种苗,要求大小均匀,以免因争食而互相残杀。个体重以每公斤40条左右为好。每平方米放养100--200条,每池搭配几尾泥鳅或1--2只癞蛤蟆,可有效防治黄鳝的常见或多发病。黄鳝的繁殖季节是每年的4--8月,最旺盛季节是5--6月。性成熟的黄鳝先在洞穴附近或石块中吐出泡沫,然后在泡沫中产卵,夏至后,只要见到池中有泡沫出现,即是黄鳝产卵窝。在繁殖季节,可在饲养池中放入草把、稻草团、棕片等供刚孵出的幼黄鳝藏身。 黄鳝具有性逆转性,即前半生为雌性,后半生为雄性,其中间转变阶段叫雌雄间体。体长20厘米以下的均为雌性,产后到35厘米左右,出现性逆转,雌雄个体各占一半,体长达53厘米以上的,均为雄性。因此,捕捉上市时,坚持捕大留小的原则,保持池中有一定数量的亲鳝,这样就可以不断进行繁殖,以达到1次投苗后不再引种的效果。 (三)饲养管理。黄鳝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捕食蚯蚓、蝌蚪、小鱼、小虾、幼蛭、蝇蛆及其他水生和陆生昆虫为生。人工养鳝因受天然饵料来源的限制,需要人工投放饵料进行喂养。饵料多为蚯蚓、蝇蛆、蚕蛹、蚌肉、螺蛳肉、鱼虾、动物内脏以及各种蔬菜、糠麸、米饭、面条、粕与食品下脚料等。最好将饵料制成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混合料,以提高适口性。切忌投喂腐烂变质饲料,以免引起发病和死亡。黄鳝喜欢昼伏夜出,选择晚间觅食。喂食应做到定时、定量、定点。投饵时间可在每天下午6--10时,第2天上午要及时捞出剩余饵料,以免影响水质。日投饵量按黄鳝总重的5%--8%计算,随其体重增加而增加。黄鳝的生长季节是每年的4--10月,6--8月是生长旺季,这阶段必须供应充足、均匀的饵料,以促进生长。投饵量不能太少,太少不仅鳝鱼生长慢,还会出现互相残食现象。针对黄鳝喜吃活食的特性,可人工养殖蚯蚓、蛆虫等,或在池中安置几盏灯,晚上开灯引诱飞虫入池,节省饲料。 在夏秋高温季节要勤换水,每隔1--2天需换水1次,防止水温过高,因32℃以上黄鳝要停食避暑。进水温度要尽可能与池水温度一致,温差不要超过3℃。雷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止黄鳝逃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