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白肌病是幼畜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以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因病变肌肉色淡、甚至苍白而得名。本病多发生于秋冬、冬春气候骤变,青绿饲料缺乏之时,以病羔弓背、四肢无力、运动困难、喜卧等为主要特征。 (一) 病因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饲料中硒和维生素E缺乏或不足,或饲料内钴、锌、银等微量元素含量过高而影响动物对硒的吸收。当饲料、饲草内硒的含量低于千万分之一时,就可发生硒缺乏症。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当饲料保存条件不好,高温、湿度过大、淋雨或暴晒,以及存放过久,酸败变质,则维生素E很容易被分解破坏。在缺硒地区,羔羊发病率很高。由于羊机体内硒和维生素E缺乏时,使正常生理性脂肪发生过度氧化,细胞组织的自由基受到损害,组织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坏死,并可钙化。病变可波及全身,但以骨骼肌、心肌受损最为严重,可引起运动障碍和急性心肌坏死。 (二)症状 以骨骼肌、心肌发生变性为主要特征。病变部肌肉色淡,像煮过似的,甚至苍白,故得名白肌病。多呈地方性流行,3-5周龄的羔羊最易患病,死亡率有时高达40-60%。生长发育越快的羔羊,越容易发病,且死亡越快。剖检可见骨骼肌苍白,心肌苍白、变性,营养不良。本病可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等综合分析,确诊为羊白肌病。另外还可借助实验室检查确诊。 根据病程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类型。(1)急性病例,病羊常突然死亡。(2)亚急性病例,病羊精神沉郁,背腰发硬,步样强拘,后躯摇晃,后期常卧地不起。臀部肿胀,触之硬固。呼吸加快,脉搏增数,羔羊可达120次/分以上。初期心搏动增强,以后心搏动减弱,并出现心律失常。(3)慢性病例,病羊运动缓慢,步样不稳,喜卧。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异嗜现象。被毛粗乱,缺乏光泽,黏膜黄白,腹泻多尿。脉搏增数。呼吸加快。 (三)防治 预防:(1)预防本病,关键在于加强对妊娠母羊、哺乳期母羊和羔羊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含硒和维生素E的预混料,或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每只母羊在产羔前1个月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5毫升,即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也可在羔羊出生后第3天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2毫升,断奶前再注射1次(3毫升)。(2)加强母羊饲养管理,供给豆科牧草,对怀孕母羊补给0.2%亚硒酸钠液,皮下或肌肉注射,剂量为4-6毫升,能预防新生羔羊白肌病。 治疗:治疗本病对急性病例通常使用注射剂。常用0.1%亚硒酸钠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羔羊每次2-4毫升,间隔10-20天重复注射一次。维生素E肌肉注射,羔羊10-15毫克,每天一次,5-7天为一个疗程。对慢性病例可采用饲料中添加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