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如果能吃上优质的青草和干草,就能为消费者转化出更多更好的牛奶。干草容易保存,可青草一到冬春季就没有了。在寒冷的季节里,更不能让奶牛吃的差,这样会影响到奶牛的发育和产奶量。但是并不是每位养殖户都有让奶牛去吃青草的条件,没了青草,可以给奶牛吃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是奶牛的当家饲料。它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非常好。最常见的青贮饲料就是玉米,玉米在收获后,直接切碎,给贮存起来。在我国北方,有的是存在地下窖,有的是用地上窖,还有用塑料薄膜做成的可以搬动的青贮塑料袋。不管是哪种储存模式,被密封的玉米在厌氧环境中,都会有很多乳酸菌活动起来,对玉米进行发酵,它们抑制和杀死各种微生物的繁衍,这样就能达到长时间保存玉米青绿多汁的目的,这样的青贮料不光奶牛爱吃,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也更多的被保留下来。 可尽管选用同样的优质玉米,同样进行青贮,出来的结果却大不一样。 比较理想的青贮,用手捏完以后不出水,但手上是有点湿,颜色是黄绿色。相反,捏完有水渗出的,或者颜色墨绿或发黑,就是质量偏差的青贮。可是,同样的玉米原料做出的青贮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 这是因为青贮的含水量不同。青贮的含水量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认为含水量在70%~75%是理想的。 别小看这个70~75%的数值范围,对玉米青贮的质量好坏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分过高,青贮不仅容易变质,更重要的是,即使没变质,奶牛吃到肚子里,也不过吃个水饱,获得的有效养分就会减少。其实,青贮的含水量不只是高了不行,低了也会带来一些隐患。 如果把水分再往下降到60%~65%,对牛来讲也不好,因为这样的青贮饲料容易发干、霉变。 为了让青贮的水分能控制在70~75%的标准,这就需要把握住进入青贮窖前的全株玉米的含水量,所以收割玉米的时间就非常关键。 玉米的最适收获期是在子粒乳线下移到子粒1/2~3/4阶段。这时候收获的玉米,不仅含水量合适,而且也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全株玉米里的各种营养。经过切碎(要切成5厘米左右的碎段)、镇压、用厚实的塑料布严密封顶一定时间以后,奶牛就能一年四季吃到青绿的饲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