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养殖户的牛场里,养着几十头黑白花奶牛,这种乳用型的奶牛有很好的产乳性能,所以在当地养殖的不少。一般这种高产的奶牛每头每天平均产35公斤左右的奶,可该养殖户的这些奶牛的产奶量就是上不去,每头每天平均也就产25公斤左右,明显要比人家的牛产量低。 一样的好品种,为什么就挤不出更多奶呢? 都说奶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所以不少养殖户索性用秸秆替代了草。 不少养牛户自家都有玉米地,收获以后剩下的秸秆就都喂给了牛。用秸秆养奶牛在我国并不少见,可这些硬邦邦的秸秆在改变奶牛的伙食的同时,也在慢慢改变它们的产奶量。 玉米秸秆外面包的一层皮木质化程度很高,牛消化不了。这样的干秸秆要么奶牛不爱吃,即便吃了也消化不了,而且秸秆里面的营养成分都比较低,用秸秆换不来多少的奶产量。 因为吃的营养不足,奶牛的产量自然就降下来,所以要想让它多产奶的话,只有多增加精料了。 长期用干秸秆作为草料喂牛,奶牛的体质、体能始终达不到最好状态,奶牛的产奶量和产奶品质都会受到影响。如果把这些秸秆进行再加工,切短、揉丝,从适口性和消化率上来说都会大大提高,可再怎么加工,它们还是秸秆,这种低营养的粗料并不能提高奶牛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来源:科技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