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反刍 牛病防治 查看内容

慎防犊牛大肠杆菌病

2011-1-20 10:13| 发布者: jieming| 查看: 796| 评论: 0|来自: 中国畜牧人论坛

摘要: 犊牛大肠杆菌病病即犊牛白痢,是由一定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新生犊牛当其抵抗力降低或发生消化障碍时,均可引起发病。
  犊牛大肠杆菌病病即犊牛白痢,是由一定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肠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动物出生后很短时间就可以随乳汁或其它食物进入喂肠道,成为正常菌。新生犊牛当其抵抗力降低或发生消化道障碍时,均可引起发病。传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也有发生。本病多发于2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
  一、发病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情况和饲养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1、败血型:也称脓毒型。该类型潜伏期很短,常于发病后1天内死亡。主要发生于产后3天内的犊牛。大肠杆菌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引起急性败血症。发病急,病程短。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吃奶,多数有腹泻症状,粪便蛋白汤样,淡灰白色。四肢无力,卧地不起。多发生于没有吃到初乳的犊牛。
  2、中毒型:也称肠血型,此型比较少见。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致。急性者未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不安,兴奋,后沉郁,直至昏迷,进而死亡。
  3、肠炎型:也称肠型,。体温稍有升高,主要表现为腹泻。最初排出的粪便呈蛋黄色,粥样,有恶臭味,继而呈水样,淡灰白色,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卧地不起,全身衰弱,如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亡。个别病例也会自愈,但以后发育迟缓。
  二、治疗措施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1、抗菌:可用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内服,初次剂量为30~50毫克/公斤体重;12小时后剂量减半,连服3~5天;或以10~30毫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2次。
  2、补液:补液量应根据脱水程度而确定,原则上是失多少水补多少水。当犊牛有食欲或能自饮时,可用口服液盐(氯化钠1.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粉20克,温水1000毫升)。不能自吮时,可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000~1500毫升,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80~100毫升静脉注射。注射时速度宜慢。
  3、调节胃肠机能:可用乳酸2克、鱼石脂20克,加水90毫升调匀,每次罐服5毫升,每天2~3次。也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10克、白陶土50~100克、活性炭10~20克等,以保护肠粘摸,减少毒素吸附,促进早日康复。还可用复方新诺明,每公斤体重用0.06克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1次内服,每天 2次,连用2~3天,疗效较好。
  4、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待病情稍有好转后,可停止应用抗菌素,内服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药剂。例如,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每天2次;或健复生1~2包,每天2次,或其它乳杆菌制剂,使肠道正常菌群早日恢复其生态平衡,以利于犊牛早日康复。

本文内容由 医兽堂 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 18: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