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反刍 牛病防治 查看内容

双腔吸虫病

2011-1-19 13:53| 发布者: jieming| 查看: 743| 评论: 0|来自: 中国畜牧人论坛

摘要: 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和片形吸虫混合感染。主要发生于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其病理特征是慢性卡他性胆管炎及胆囊炎。
  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和片形吸虫混合感染。主要发生于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其病理特征是慢性卡他性胆管炎及胆囊炎。
  (一)病原
  矛形双腔吸虫比片形吸虫小,色棕红,扁平而透明;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因呈矛形而得名。虫体长5—15毫米,宽L5--2.5毫米。矛形双腔吸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多种陆地螺(包括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当易感反刍兽吃草时,食入含有囊蚴的蚂蚁而感染,幼虫在肠道脱囊,幼虫在肠道脱囊,由十二指肠经总胆管到达胆管和胆囊,在此发育为成虫。
  (二)症状
  双腔吸虫病常流行于潮湿的放牧场所,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疾病后期可出现可视黏膜黄染,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腹泻或便秘,病牛逐渐消瘦,皮下水肿,最后因体质衰竭而死亡。
  (三)诊断
  取粪便做虫卵检查。其病理诊断要点为:
  ①胆管和胆囊之黏膜卡他性炎症,严重时肝脏边缘出蟖硬变;
  ②切开胆管时可见到虫体和胆汁。
  (四)防治
  预防矛形双腔吸虫的原则是对患畜驱虫,消灭中间宿主螺类井避免牛吞食含有蚂蚁的饲料。治疗该病常选用的药物有:
  ①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一次口服;
  ②海涛林,按每千克体重30-40毫克一次口服;
  ③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按每千克体重300毫克一次口服;
  ④噻苯唑,按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一次口服。

本文内容由 医兽堂 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05:4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