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市场环境剧烈变化条件下 饲料企业的微观管理 □ 范学斌 (荷兰泰高集团德佳牧业总经理) 一、外部市场变化趋势 1. 养殖结构变化 从20年前我们就开始谈养殖结构变化。从国家统计局来讲,猪料的销售已从92%降到89%,降到了85%,降到了70%,肉鸡、淘汰鸡的消费比例正在逐步增加,禽料的销售比例正在提高。近三年养殖结构的变化已经出现了不可遏制的加速度。而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已由单一的缓慢的靠自然规律的变化转变为多因素推动。这里面包括政府推动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包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大量的境外的资金积累,比如一些煤老板、一些开发商资本的进入,还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等,导致整个行业变化在加速度。尤其是生猪养殖结构在这几年变化较快。 2. 饲料法规变化——多项修订、重视安全 20年前,中国的饲料有95%是以国营的饲料企业为主,到现在是以95%的非国有企业组成的这样一种自由市场竞争的环境。 这几年的饲料法规的变化是在加速度。当然不是说饲料法规遏制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在谈一些负面东西的时候,如添加剂问题、瘦肉精问题,总是说这个行业门槛太低。这些饲料法规的出台对饲料配方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检测方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刚性化饲料标签的规定,限制了产能,因为标签已经规定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1224公告:饲料中维生素A、D3、铜、锌、硒等上限指标。 新的标签法:产品标准化管理规范 …… 3. 产业链上下游的变化 供应商集中、定价能力增强;客户规模实力增强、议价能力增大;原料日益短缺;消费者品质、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4. 竞争加剧——专业化、综合实力竞争 畜禽及养殖需要:饲料安全及可持续性;生产效率与利润的提升;动物健康;动物福利。 饲料企业:多品种全系列饲料营养解决方案;功能性饲料产品开发;营养知识与技术。 5. 物流、劳动力成本升高 燃油价格不断上涨,运输规范化管理;铁路电器化,提速;运输成本上涨;特殊条例:部分车辆限行,尾号轮换等;装卸等普通劳力相对短缺,劳动力成本上涨。 6. 风险增加 税收、劳动纠纷、质量、环境等。 二、加强企业自身调整,应对市场变化获得发展机遇 1. 适时调整商业模式,适应市场变化 锁定目标企业,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不是每一个创新都会成功,但一旦成功,比别人活得更好。 2. 加强质量管理——ISO、HACCP以及可追溯系统。 3. 采购管理及供应商评价:赚钱靠采购,发展靠规模。 供应商评定与动态管理;原料进厂管理,品质严格监控;留样等追溯系统的建立。 4. 聚焦核心业务:专业化、精细化、高效性。 承认自己的小,面对自己的小,自信自己的小。 5. 加强成本控制 人均效率,供应链管理,库存周转,业务质量提升。 提高人均效率是一切的出发点。 6. 人力资源管理及关注人员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绩效评价,管理发展。 7. 研究与开发(R&D)及可持续发展 效率:原料营养价值验证,饲料营养与加工技术; 健康:动物特定阶段专用日粮,饲料-食品安全; 品质:新型饲料原料的开发,品质严格监控; 社会责任:动物福利,可持续性。真正的社会责任是先把自己做好,对自身行为加以约束。 8. 风险管理: 税务管理,劳动关系,质量(原料→饲料→食品)环境。 (范学斌总经理在这次论坛会上所作的报告相当精彩,博得了参会代表的阵阵掌声。但因录音效果问题,无法对其报告做系统的整理,在这里只能以提纲的形式刊出,敬请广大读者谅解——编者) (文章由《北方牧业》颛锡良副总编根据现场情况和录音整理,未经演讲者核对。特此致谢《北方牧业》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