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价格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朱宁1,马骥1,2,秦富2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海淀 100083;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海淀 10008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鸡蛋产量不断攀升,1985年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鸡蛋生产国。2008年我国鸡蛋总产量达到2296.87万吨(约占全球40%),分别是1949、1978年鸡蛋总产量的84.65倍和8.70倍。但是,伴随着鸡蛋产量的提高,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鸡蛋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引起了政府、消费者、养殖者和生产企业的高度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2001年1月到2007年12月我国月度鸡蛋价格的变动分析,探索鸡蛋价格变动的规律性,并提出应对未来鸡蛋价格波动的建议。 一、中国鸡蛋价格波动的规律分析 (一)鸡蛋价格长期趋势特征 在2001年1月到2007年12月期间,我国鸡蛋价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见图1)。在2002年1月以前,鸡蛋价格波动比较小,价格相对比较稳定。2002年1月以后,鸡蛋价格开始处于上升的趋势,总体上涨幅度比较大(2007年9月份鸡蛋的价格达到了8.31元/千克),但是在上涨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Y = 4.974 + 0.030 X
从该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较好,表明我国鸡蛋价格呈现出直线型的波动趋势。模型中的t值、FX的系数是0.030,代表当其他的条件不变时,时间变动1个单位,鸡蛋的价格就会变动0.030个单位,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鸡蛋价格还有上涨的潜力。值都通过了检验,表明模型的变量通过了检验,变量 (二)鸡蛋价格波动规律 1.相对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鸡蛋的波动相对频繁,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鸡蛋价格在短短7年间出现三次大幅度的降价和涨价阶段,呈现出“波浪理论”的变动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鸡蛋价格有三个“U型”的波动周期,出现波峰和波谷,并且周期越来越长,幅度也是越来越大。第一个“U型”波动周期出现在2001年1月到2002年1月,历时1年,恢复到了2001年的鸡蛋最高价格水平;第二个“U型”波动周期出现在2002年1月到2004年10月,历时约为两年半,这个期间鸡蛋价格的波动远远超过前一个时期鸡蛋价格的波动幅度,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差达到了2.48元/千克;第三个“U型”波动周期出现在2004年10月到2007年8月,这个时间跨度约为三年,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鸡蛋价格的波动很大,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的价差达到了2.77元/千克,但从2004年4月份起,我国鸡蛋价格又开始上涨,促进了我国蛋鸡养殖数量的增加,2008年年末我国蛋鸡存栏量达到了13.5亿只。
2.从表1中可见,在每年的9月份鸡蛋价格始终处于当年鸡蛋价格的最高或者是次高水平。其原因主要是:国人的鸡蛋消费习惯支持了鸡蛋价格的稳定;9月份处于玉米青黄不接的时候,饲料的价格高导致鸡蛋的价格高;各个层次的学校开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10月份鸡蛋价格。和每年9月不同的是每年的4月份则成为我国鸡蛋价格最低的月份,其原因主要是:从春天开始,蛋鸡的产蛋率出现大幅上涨,导致鸡蛋供大于求;而春节等重大节日消退,市场需求下降。另外一个特点是:每年8月份的鸡蛋价格都和每年的平均价格相差不大(除了2007年)。
(三)鸡蛋盈亏波动趋势
蛋鸡养殖的实践表明,鸡蛋价格和饲料价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即:蛋料比,一般均以1:3为盈亏平衡点,超过1:3就为亏损,低于就是盈利。从图3可以看出,蛋鸡养殖过程中每千克的鸡蛋大约能赚到0.68元(7年平均),按照每只鸡能产蛋16公斤,每只鸡到淘汰能赚到10.88元,减去其他的费用将会更少,依据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算出,每只鸡能赚到7.5元左右,也就是说从2001年到2007这七年平均来看饲养蛋鸡是赚钱的,但是盈亏却出现很大的波动,这也难免会对鸡蛋的供给产生影响,必然使鸡蛋消费出现波动。 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有的月份鸡蛋是亏损的,比如2001年4月和6月,2003年7月,2006年4月和5月:且波动非常大,以亏损点为界周期性变动时间越来越长。从2001年1月到2003年的7月历时两年半的时间,鸡蛋盈亏出现第一次亏损;2003年7月到2006年7月历时三年时间,鸡蛋盈亏又一次出现了盈利和亏损的转换。从2001年开始的两年半到三年,盈亏转换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个周期性的变动对鸡蛋价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影响中国鸡蛋价格波动规律的因素分析 (一)中国经济发展因素
(二)宏观调控因素 我国对鸡蛋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还很弱,畜牧信息体系不健全,鸡蛋生产和价格数据采集不完整、不及时,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没有建立,无法适时引导农民饲养蛋鸡。国家对鸡蛋生产和价格波动调节缺乏有效手段,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 (三)鸡蛋供给因素 1.投入品价格。在我国鸡蛋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到蛋鸡养殖成本的75%以上,而蛋鸡饲料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粮食。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鸡蛋价格主要受到饲料粮价格的影响。
根据我国蛋鸡料的价格来看(见图4蛋鸡料价格的波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鸡蛋价格的波动。并且,近几年一直在提倡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问题,使得粮食价格增长,且其变化明显存在季节性的周期变化。粮食价格的上涨导致饲料的价格上涨,增加了蛋鸡养殖成本,最终鸡蛋价格周期性上涨。研究认为,蛋鸡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导致了鸡蛋价格的波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蛋鸡料价格和鸡蛋价格呈现出相同的直线型上涨趋势,但显见鸡蛋价格的波动受到蛋鸡料的影响出现一个滞后期,鸡蛋价格的上涨总是受到蛋鸡料价格上涨的拉动。蛋鸡料和鸡蛋价格的相关性是0.876,这说明 2.蛋鸡养殖户的预期。据对蛋鸡养殖户的调查,蛋鸡养殖户对蛋鸡养殖的初衷是挣钱致富,但是农民的天性还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持续饲养蛋鸡的信心,并且农民的资金并不是很充足,对蛋鸡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风险的规避都受到了限制。蛋鸡养殖户对蛋鸡料价格影响鸡蛋价格认识不清,存在认识误区,致使蛋鸡养殖户决策差异性很大。其实,这也迎合了经济学上的一些理论,不挣钱就退出,退出使鸡蛋产量出现缺口,鸡蛋价格出现波动。总之,一般的蛋鸡养殖户缺乏对市场价格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不仅表现在生产对价格反应滞后,而且其反应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四)鸡蛋需求因素 1.相关产品的价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居民有消费鸡蛋的习惯,但是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观念的变化,开始对鸡蛋替代品消费越来越多。自然这些替代品价格的变化就会影响到消费者对鸡蛋的需求。
根据需求原理,在排除收入影响下,当鸡蛋价格下降时,就会对其他替代品的消费减少,进而其他的替代品的价格就会下降,会出现有滞后性的相似的价格波动。如图5所示,五种动物性食品的价格波动出现了相似的波动趋势,尤其是鸡肉的价格与鸡蛋的价格波动趋势滞后相似。其他的三类肉类食品也与鸡蛋价格波动相似。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鸡蛋价格波动受到这些替代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 2.消费者自身状况。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消费品的选择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食品安全性、性价比、营养需求等。首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使得食物类的消费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和评论的领域。禽流感事件的发生对鸡蛋消费影响很大,这些突发性的事件会使人们增加对对鸡蛋食用安全性的顾虑;其次,消费者对鸡蛋价格的预期,在理性的作用下消费者会对鸡蛋价格做出预测,对鸡蛋价格的变动有影响;最后,消费者的收入会对鸡蛋消费的倾向不同,收入高的认为鸡蛋不是他们的必选,价格高的肉类才是;收入相对低的则认为鸡蛋消费是必须的,更贫穷的会认为鸡蛋消费是奢侈品,当然第三种消费人群在中国越来越少。总之,消费者自身的因素都会影响到鸡蛋价格。
1.加快市场信息传播,建立鸡蛋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及鸡蛋市场预警机制,全面覆盖蛋鸡养殖地区,适时引导养殖户饲养蛋鸡。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蛋鸡养殖已经在各地形成规模,当地政府就应为当地的蛋鸡养殖户、合作社和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及资金的大力支持,以带动当地蛋鸡产业的发展,更好的规避价格风险。 2.政府要积极引导蛋鸡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化的蛋鸡养殖园区,实行统一管理、销售等。新的合作社法已经实行,各地合作社的作用也显而易见,蛋鸡合作社的建立既能更好的规避蛋鸡养殖风险和维护蛋鸡养殖户的利益,又能稳定鸡蛋市场,维护鸡蛋市场秩序。 3.积极引导当地生产特色鸡蛋,特色化养殖。为迎合广大居民的营养需要以及食品安全,可以推广有机鸡蛋、绿色鸡蛋的大规模养殖,既能使农民增收,又满足了消费者需要,还规避了鸡蛋价格风险。 4.积极引导各地建设鸡蛋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延长鸡蛋产业的产业链。我国鸡蛋加工业严重落后,使得鸡蛋加工品供不应求,这也是一个规避鸡蛋价格风险的很好途径。 5.建立健全蛋鸡疾病防疫体系和鸡蛋质量检测体系,减轻对鸡蛋生产和鸡蛋消费的冲击。疫情疾病是影响蛋鸡养殖的主要因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蛋鸡养殖户的养殖信心。政府要加大对疫情疾病的防治和研究,减少对蛋鸡养殖的冲击,增加鸡蛋食用的安全性。同时,鸡蛋检测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需要政府投入人力、物力,确保鸡蛋食用安全,增强消费者的选择信心。
![]() |